储蓄意愿下降 投资意愿上升
日前,央行公布了今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今年第四季度,央行在全国50 个城市进行了2 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投资” 的居民有所提高,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有所减少。在河源,记者也采访多家银行,根据银行相关人士对这一年来顾客的理财比例分析,在我市的情况与央行的调查结果吻合。
储蓄意愿下降投资意愿上升
央行调查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44.9%,较上季下降1.1 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18.7%,较上季上升 0.7 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 的居民占36.4%,较上季提高0.4 个百分点。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及理财产品”、“债券”和“实业投资”,选择这三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 31.6%、16.2%和13.3%。居民未来 3 个月购车意愿为16.8%,较上季提高0.1 个百分点;居民未来3 个月购买大件商品(电器、家具及高档商品等)的消费意愿为26.8%,较上季提高0.4 个百分点;居民未来 3 个月旅游意愿为26.1%,较上季下降3.3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都反映出,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把钱拿出来消费或者投资,而不是存入银行。这一方面与银行推出越来越多的理财产品和大力度的宣传有关,更主要的还是经济增长后人们理财需求和消费观念的转变。
银行理财产品受青睐
在中国银行河源分行二楼理财贵宾接待厅里坐满了人,各个理财经理的办公室更是没有一个空着。来的顾客不是来咨询理财产品的,就是带着大笔钱购买自己瞅准的基金的。“我们这里每天都是这么多人,一天要接待很多顾客。” 理财经理袁园告诉记者,“我从事银行理财经理时间也不短,一个切身的体会就是,人们对理财越来越感兴趣。从最初的信息咨询到现在的购买多种理财产品,虽然时间不长,但确是一个重大的转变。”
据记者了解,人们对理财产品的需求确实比以往有了很大的增加,但是出于风险的考虑,银行保本型的理财产品相对于其他理财产品需求量更大。纵然它收益比其它不保本的产品低,但它有一个更具吸引力的优点,那就是安全。
购买还需谨慎
虽然相较于银行定活两期存款受益高出许多,但是理财产品在购买时还是要谨慎。
之前也有媒体曝出个人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后血本无归。记者也咨询了某银行理财顾问,他表示,银行某些理财产品和股票性质相似,但它又比股票风险低很多。当然收益也没有股票那么高,但是比银行定期存款高。所以很多人选择这种收益比储蓄高,安全度比股票高的理财产品。
追溯理财产品的黄金期,不能不说的就是余额宝,它开启了理财的新时期,更多的人投入到理财的队伍中。之后就是互联网宝宝的来袭,再之后就是银行的追击,推出各种银行理财产品与互联网“抢蛋糕”。由于银行理财产品与互联网T+0 模式的理财产品相比又有优势,所以一大部分资金又溜回银行,互联网理财收益也回归平稳。回顾这一过程,看到的是市场经济下理财更加平稳与健全。但在经济市场,谁也不能打百分百的包票,所以还是要提醒广大热衷理财的客户须谨慎投资。
本报记者 杨建芳
上一篇:让客户向亲友传情达意
下一篇:一市民喜获iPhone5S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