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20年前骑单车为晚报送稿 20年后他仍关注晚报未来发展

    

     说句心里话,虽然离开新闻秘书工作岗位9 年多了,但我每天依然关注《河源晚报》;虽然没有继续在媒体上写稿发稿的任务,但我每天依然关注《河源晚报》的每一篇报道、每一幅图片,关注晚报的版式设计。

     虽然因工作岗位变动,较少与报社的领导、编辑、记者沟通联系,但每当看到《河源晚报》新闻稿件上那熟悉的名字时,我依然记忆犹新,往日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如同就在昨天。我与晚报的情意,值得我用一生去追忆。

     骑单车送稿

     与《河源晚报》结缘,始于其前身《东江晚报》。1995 年初《东江晚报》创刊时,我在船塘镇任党政办主任。《东江晚报》发到船塘镇后,见惯了党报严肃风格的我一下子被上面活泼的版式设计风格所吸引,上面刊登的关注百姓生活的内容也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下去,我心里在想,这个报纸真好!就这样,我与《河源晚报》结识了。

     后来,我由船塘镇调任到东源县委办工作。由于工作地点离《河源晚报》办公地点比较近,虽然当时学会了用传真机传稿,我还是喜欢骑单车给晚报送稿,因为我有个习惯,特别喜欢当面向自己心仪的编辑请教如何写好新闻报道,以提升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

     我任东源县委办新闻秘书后,对采写的新闻报道进行分门别类,一些有意思的社会新闻则投向晚报。

     关爱弱势群体

     作为老通讯员,这些年来,我见证了《河源晚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我觉得,以“实用彰显价值”为办报理念的《河源晚报》栏目设置科学,能够满足读者的多方面需求,贴近民生,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就河源几家主流媒体来说,《河源晚报》的办报质量及其栏目设置,并不亚于本埠其他纸质媒体。

     多年来,《河源晚报》一直致力于关注民生,关心民情,反映基层群众的呼声,关爱弱势群体。我对此深有体会。如对背着伤痛爬行上学少年李少愿、抗洪英雄陈希少等的报道,在当地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不但如此,对河源建市以来的发展中重大事件,《河源晚报》也没有缺位,体现了一家地方主流媒体敢于担当的职责与使命。

     要迎潮流而上

     从我离开新闻秘书工作岗位算起,至今已有9 年时间了。这9 年来,我仍一直关注着《河源晚报》的发展。新一任晚报社领导班子上任后,从晚报标题的制作,版式的创新以及新闻图片的使用,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新闻图片的使用,不管从记者的独到拍摄,还是从领导、编辑选取照片的角度,很有冲击力,让人印象深刻。最近,《河源晚报》成立了航拍工作室,并连续出了几个版的航拍图片,我觉得这很好,走在了纸质媒体的前面。

     这些年来,网络媒体发展迅猛,出现与纸质媒体并驾齐驱的局面。我觉得,网络媒体与纸质媒体各有千秋,网络媒体有自己独到的读者群,纸质媒体比较大众化,《河源晚报》要顺应潮流,走二者融合的发展之路。

     有道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20 岁正值风华正茂,真心祝愿《河源晚报》顺势再发力,迎来发展新高潮,晚报事业更上一层楼!

     谢秋雄(东源县政协秘书长)






上一篇:市人民医院存火灾安全隐患 已按照要求进行整改
下一篇:刮刮乐手工艺品创作大赛投票开始 请您为河源作品投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