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百坝村变化日新月异 村民致电本报表扬好村委
百坝村级文化广场,是村里孩子们的乐园。
核心提示:
9月28日,68岁的东源县上莞镇百坝村村民陈春荣致电本报热线,请本报宣传百坝新变化,表扬百坝新一届村委会。国庆期间,记者踏访百坝村,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一股蓬勃发展的气息,一种团结进取的干事干劲。乡贤陈娘仟说,短短几个月,村容村貌变化这么大,看到乡亲们个个兴高采烈,也打心眼里感到高兴,这得益于百坝村新一届村委会班子工作得力。
百坝是个好地方
金秋的百坝,天朗气清,远处群山隐隐,层林尽染,近处平畴沃野,稻浪翻滚,宛如一幅水墨画,桔黄色路灯与绿色水田相互映衬,亦格外引人注目。
9 月30 日,是百坝村路灯开亮第一晚,陈春荣专程带着小孙子来到村文化广场玩。以前,没有路灯,村道上黑灯瞎火的,他很少出门。如今,一到晚上,55盏路灯照射下的百坝村,灯火通明,有如白昼。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村民或打篮球,或跳广场舞,尽享劳作后休闲的乐趣,还有些村民趁着夜色,顺着村道慢跑,锻炼身体。
陈春荣说,新一任村委年初上任后,6 月村级文化广场建成开放,9 月路灯放亮,10 月1 日,村碑坊矗立。为此,当地老百姓还编了一句顺口溜——百坝是个好地方,门路水广放光芒,群众看见心欢喜,新立班子龙发扬。
站在自家两亩多稻田边,望着即将丰收的水稻,村民陈松安喜不自胜。他说,这修复水圳,可是村委会办的大好事、大实事,稻田浇水再也不用“抢”水了。原来,由于水圳年久失修,水流失严重,稻田用水高峰期,村民经常为“抢”水而闹得关系紧张。如今,水圳完成了 “三面光”,水流失很少,水量充足,即便农忙用水旺季,陈松安也不用晚上摸黑去看水了。
件件实事暖心坎儿
10 月1 日,记者在百坝村看到,离村委会500 米的河边,近百年百坝老桥原址上,一座新桥正在兴建,计划两个月内完工并投入使用。这座百坝桥是附近村民到上莞墟镇的必经之道,关系着5 个村小组、3000多村民的出行问题。
百坝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海龙说,为修这座桥,有两户村民的老房子拆掉了,村民没有怨言,认为是为村里发展,是好事。说到这些,作为一村之“掌舵人”,陈海龙很感动。他说,将心比心,村里把老百姓的事当回事儿,老百姓也自然会把村里的事当回事儿。今年6 月份村兴建文化广场,需要占用近10 户村民的农田,仅花两天时间就全部做好工作。
国庆节回乡,今年78 岁的乡贤陈娘仟跟几个老伙计显得分外高兴,三五成群到村里参观。陈娘仟说,比老友相见更让人开心的是村里变化大,这村容村貌感觉像换了天地似的。
做大茨菇拳头产品
村文化广场对面的山头,就是成型的梯田式茶园,层层叠叠如排天的绿色波浪。地处偏远的百坝村家家户户种茶叶,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超过4000 亩。今年68 岁的陈春荣一家7 口人,也种了40 多亩茶叶,仅茶叶一项,年收入就超过10 万元。
其实,在上莞镇,论茨菇种植面积,百坝绝对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在整个东源县,乃至河源市都甚有名气。去年该村茨菇产量超过10 万公斤,价钱卖到每公斤28 元,还一度供不应求。陈海龙说,目前已成立百坝种植合作社,下一步计划为茨菇申报商标,名字已想好了,就叫“百坝茨菇”,还将做好包装,打响品牌,做大这一拳头产品。
据介绍,百坝村还计划在村里种植油菜花,尝试发展100 亩油菜花观光旅游基地。当然,这些需要很多资金,该村计划成立百坝村建设基金会,争取乡贤支持,支持家乡建设。
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