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中科院专家到槎城鉴别袖珍蛋化石

 
专家们正在研究讨论“袖珍”蛋化石。

个头最小的蛋化石直径仅1.5 厘米。朱冀 摄

本报讯(记者 谢素婵)昨日,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赵资奎、副研究员王强赶赴我市,对近日发现的10 余枚“袖珍” 蛋类化石进行鉴定。专家们认为,这些“袖珍”蛋化石很可能是恐龙蛋,但要把蛋壳组织切片用专业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后才能最后确定。

现场回顾

发现个头最小蛋类化石

据河源恐龙博物馆馆长杜衍礼介绍,这些“袖珍”蛋化石是该馆工作人员在迎客大桥南端附近的工地上巡查时陆续发现的。这批蛋化石成窝聚在一起,每枚直径在 2 厘米左右,最小的1.5 厘米,个头仅有鹌鹑蛋的1/2。据悉,这是目前在我市发现的个头最小的蛋类化石。

因当时未发现这批蛋化石有蛋皮特征,加上之前我市发现的恐龙蛋化石都是大个头,所以一时无法确证其为蛋类化石,直到最近博物馆工作人员在剥离化石时发现有蛋壳,且这枚蛋体和蛋壳保存完好。最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这枚小个头的化石里面还有罕见的结晶体,而且结晶体还含有多种不同的颜色。

专家说法

真假“恐龙蛋”有待考证

这批“袖珍”的蛋类化石是恐龙几千万年前在河源下的蛋吗?为考究这一问题,王强博士应邀从北京飞赴河源,昨日,被誉为 “中国恐龙蛋一号专家”的赵资奎也赶赴河源,对这批蛋类化石进行研究鉴定。

据王强介绍,这批新发现的 “袖珍”蛋类化石较为罕见珍贵,尤其是那枚直径为1.5 厘米、内有结晶体的蛋类化石,其蛋体很小,但蛋壳却很厚实,厚度达1.5 毫米。至于这批“袖珍”蛋类化石是否属于恐龙蛋化石,王强表示,还有待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进一步确认。

近日,这枚直径为1.5 厘米、内有结晶体的蛋类化石已经送往北京“验明正身”。退休的河源恐龙博物馆原馆长黄东认为,这应该是河源市目前出土体积最小的“伤齿类恐龙蛋化石”,但确切结果尚需中科院专家的最后结论。

独一无二

恐龙蛋下在粗粝岩层

除了个头小这个特点,这批蛋类化石还有一个特别之处让赵资奎非常感兴趣,那就是包裹这批蛋化石的石块。据赵资奎介绍,恐龙喜欢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下蛋,所以世界上发现恐龙蛋的地方都是河边、岸边的细沙岩层,但是河源出土的恐龙蛋几乎都是在粗粝岩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恐龙为什么要在河源的粗粝岩层下蛋?赵资奎表示,这也需要进一步研究,若能确定原因,将会增加人类对恐龙的认识,解开不少恐龙之谜。赵资奎说,目前专家们主要是从宏观形态、蛋壳结构特征和地质条件分析来鉴别恐龙蛋化石,但出土的蛋壳还需作进一步的组织学切片,才能最终确认是否属于恐龙蛋化石,河源今后还须引进高科技设备和技术,才能解开更多恐龙之谜。

为进一步做好恐龙研究工作,杜衍礼表示,接下来博物馆将和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进一步合作,创建化石数字库和标本库,探讨推进科学研究进度,通过研究恐龙蛋的种属、恐龙蛋形成的地质层和恐龙产蛋的独特地理环境这三大课题,做好河源的“蛋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化石 中科院 专家


上一篇:再不用受垃圾短信骚扰 工信部治理新规年底或出台
下一篇:村民非法持有及制造大量枪弹 家里犹如军械仓库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