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览开展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邓宇珊 为宣传和展示我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迎接全国第10 个文化遗产日,我市于6 月13 日在市文化馆举办了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实物展)活动,让市民尽情领略河源传统文化的魅力。此次展览从当日上午开始,将持续至7月底结束。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而在河源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在其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不仅保存着南越王赵佗入粤兴王遗址、南宋龟峰塔、龙川清代学宫等物质文化遗存,还鲜活地保存着客家山歌、民间艺术等非物质遗产,这些非物质遗产都是河源客家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构成了河源特有的人文底蕴。
在展览现场,不少参观者在这些项目前驻足观看,认真欣赏,还有些人发出啧啧称赞之声。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前来参观展览的市民,市民均表示河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其大开眼界。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这次展览所展出的项目,让她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此次展览共展出我市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含紫金县花朝戏、和平县猫头狮、龙川县手擎木偶、连平县忠信吊灯习俗、东源县康禾贡茶制作技艺、连平县客家娘酒酿制技艺、客家糯米酒传统酿制技艺、和平县席床生日节、客家黄酒传统酿制技艺等国家级、省级、市级共8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