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15贫困村收入年均超12万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欧阳春霞 投入550万元捐建大陂小学,成为我市第二轮 “双到”最大单项捐建项目,投入300多万元建起石陂村幼儿园,多达16 次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投入资金达145.8万元。记者昨日从市扶贫办了解到,第二轮“双到”扶贫帮扶中,深圳南山区以长远发展与短期发展相结合,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相结合,集体经济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相结合,村容村貌整治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力争把连平县15 个帮扶村建设成为“富裕、美丽、平安、文化”乡村,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关热词搜索:连平 贫困村 收入 据了解,南山区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帮扶措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挂上1 家农业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每户至少转移1 个富余劳动力,目前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加到 10036.55 元,村集体年收入平均达到 12.73 万元。该区还把创建“平安乡村”活动当作民心工程来抓,投入150 多万元资金帮助贫困村全面安装了治安监控摄像头,并与县公安局治安信息网联接,做到 “人防”与“技防”相结合,2015 年15 个贫困村实现“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民转刑案件、无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无火灾等灾害事故”。
在此基础上,南山区还围绕“环境整洁”,大力开展帮扶村“美丽乡村”建设,帮助 15 个贫困村进行整村规划编制,大力实施农田、水利、交通、卫生和环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兴修水利设施、建设村道、架设桥梁、安装路灯、修缮卫生室,在每个贫困村新建垃圾池、购买垃圾处理设备,改建、新建农房,贫困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卫生环境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该区还着重在发展特色产业、入股工业园、劳务输出等方面下功夫,增强贫困村、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3 年来,该区帮助15 个贫困村回购高新工业园股份,村集体每年可收益3 万元;投入1700 多万元帮助贫困村发展大蒜、金萱高山茶、油茶树、鹰嘴桃、三华李、贡柑、仙草种植和黑山羊养殖等8 个主导产业项目,丰产后村集体可望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