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90后小伙顺利捐献骨髓 用5个小时完成"生命接力"

“祝福你,成为广东第398位骨髓捐献者”!

昨日下午1 时40 分,采血机“滴滴滴”提示音响起后,我市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90 后包工头马世超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完成骨髓捐献采集过程,整个过程整整用了5 个小时。当日,记者也前往广州见证了马世超为白血病患者捐献300 毫升 “生命小火种”的过程。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副主任吴梦晴与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傅爱锋前去慰问马世超。

 

5个小时完成骨髓捐献

一切准备就绪后,马世超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我市红十字会志愿者的陪同下走进医院细胞采集室里。昨日上午8 时30 分,医护人员将针头扎进马世超双手的血管里,血液通过透明的采血管流进采集器,再从采集器内流回体内,如此循环。由于捐献过程不能坐立,马世超只能躺在床上,这让本来就好动、兴奋的他有些不太淡定。

采集开始后,医护人员与志愿者一直在旁边观察他的精神状态。不过,能说会道的马世超却不时与陪同人员开起玩笑,这也让大家紧张的心情一下轻松下来。时间随着血液的循环流动一点一点过去,下午1 时40 分,采集器提示音响起后,马世超终于完成300 毫升骨髓捐献,处理血量达12000 余毫升,这意味着他全身的血液通过采集器循环处理了3 次。马世超告诉记者,自己是坐不住的人,让他一下躺在床上几个小时不翻身,他自己也觉得很难以置信。

为了保证捐献过程顺利进行,本来就有烟瘾的马世超在采集室整整忍了5 个钟头,全程几乎靠咀嚼口香糖克制烟瘾。

“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李宁是此次捐献全程陪同的人员之一,他在今年11 月份接手马世超骨髓高分辨率配型工作过程中就发现,马世超性格开朗,对于骨髓捐献毫不犹豫,“采集前已经带他了解整个过程,那天他就立即答应了”。完成捐献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相关人员还为马世超颁发了荣誉证书,我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傅爱锋还专程前来慰问他,志愿者们也送上祝福,并与他合影留念。

连接着采血器,全身的血液在人与机器之间循环,尽管身体没有感到异常,但他感觉血液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跳动,从自己的身体即将跳动到另外一个身体。马世超认为自己是个很随性的人,有时候甚至觉得自己“不正经”,但为了这次捐献,在医院的这几天里,他在志愿者陪同下每天正常作息,早上六点半起床准时做检查,每天早晚注射动员剂。看着自己花了5 个钟头捐献的这袋300 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液,他说:“我对人体、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在完成捐献、针头拔出手臂的那一刻,压在马世超心头的石头终于放了下来,“捐献前怕自己身体没调养好,现在就希望这袋血能够帮到那位病人”。

据了解,马世超为全国第5364例、全省第398 例、河源第1 例骨髓捐献。据统计,加上今年完成捐献的数据,全省共有401例完成捐献,其中男性捐献者327 人,女性74 人,20-30岁占4成多,31-40岁有119人, 41岁-49岁有59人。

“生命小火种”将何去何从?

昨日,记者在现场见证马世超所捐献的 300 毫升造血干细胞的产生与处理,并记录下这袋“生命小火种”的去向。

据了解,由于“生命小火种”在骨髓中无法主动到达外周血,医护人员将在第一次采集前3-5 天给供者注射动员剂,一般每天注射2 次,将骨髓的“生命小火种”动员到外周血中来;采集过程中,通过采集器 “生命小火种”被分离出来,并“跑到”另外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血袋里;不过,一次循环并无法将“生命小火种”全部分离,需经过5 个钟头左右,300 毫升的“生命小火种”才能全部跑进血袋。

采集完成后,这袋“生命小火种”被工作人员“穿”上包装袋,稳稳地放进事先装好冰块的保温箱内;28 日傍晚,“生命小火种”登上飞机,并在当晚9 时左右到达白血病患者移植所在的地区;在48 小时内,这袋“生命小火种”中的小部分将会被抽取检测是否达到移植要求,一旦达到要求,将被移植“跑”进白血病患者骨髓中,并进行分裂、生长。记者了解到,白血病患者移植这些“生命小火种”后,将会用一个月进行适应,看造血干细胞数量是否会增长。

本报记者  吴奕镇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骨髓 小伙


上一篇:工地围蔽铁架遭人为毁坏 附近居民只好求助记者
下一篇:我市家庭农场注册 登记有望实现360 家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