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河源市人民医院采用双缝合器法成功为患者"拆弹"

不经意的一次检查,却意外发现了藏在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所幸在市人民医院血管综合介入小组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终于化险为夷。日前,市人民医院血管综合介入小组采用双缝合器法微创介入治疗,成功为患者实施了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目前,该患者恢复良好。据了解,这也是市人民医院血管综合介入小组首例独立完成的一项高危手术,标志着该科的医疗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检查意外发现“炸弹”

12 月初,一位53 岁的男性患者李某,因肺结核咯血入住市人民医院传染科,体检时医生意外发现患者主动脉弓降移行部囊状动脉瘤,瘤体直径超过7.5cm。

市人民医院血管综合介入小组副主任医师李立涛告诉记者,主动脉瘤是人体的胸、腹主动脉由于某些原因而扩张,并膨胀到一定程度所引起的疾病,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但瘤体一旦破裂,将引起致命的大出血。直径超过胸主动脉直径50%的动脉瘤就需要治疗了,未经治疗的胸主动脉瘤存活率只有9%-13%,存在患者体内的这个动脉瘤直径超过胸主动脉直径 100%以上,该患者胸中可谓是藏了一颗随时致命的“炸弹”。

采用小切口巧妙拆“弹”

摘除这个“炸弹”成为了医务人员当前的首要任务,经过与患者家属的充分沟通,医务人员决定采用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为 “炸弹”装上安全套。

李立涛说,所谓腔内修复就是把一个带膜的大支架放在主动脉里边,使得血液通过这个支架流动,而不对动脉瘤壁产生压力,以此避免动脉瘤破裂的危险。而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分两种入路,股动脉切开入路和经皮穿刺股动脉入路。根据患者股髂动脉情况,他采用了更加微创的经皮股动脉穿刺入路的胸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在患者股动脉处开了一个小切口,利用双缝合器法,在不到50 分钟时间成功为患者拆除了“炸弹”,让患者转危为安。

李立涛表示,相比传统开胸手术及杂交手术,微创介入腔内修复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无需输血、无需深低温停循环,大大降低了术后大出血、脑梗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缩短了手术住院日,降低费用。

本报记者 梁小鸿



相关热词搜索:肺结核 炸弹


上一篇:快递纸箱怎么处理?市民有妙用 可环保可做好事
下一篇:帝豪、新域·蓝山全面复工 准业主可以安心过年了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