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首次大面积正式运用无人机“上阵”遥感测量
本报讯 记者 郑婷影 通讯员 吴淑芬 7 月中旬,我市已顺利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春播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工作,此次遥感测量样本分布在我市五个县的50 个村共 250 个地块。在这次全国农业普查中,我市首次大面积正式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调查和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对农作物面积开展遥感测量。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是我国“十三五” 时期开展的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调查的方法和目的是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无人机等高新技术,对抽中调查样本对象村屯地块农作物进行遥感测量,通过对遥感测量数据和影像的处理、提取等,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各地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和空间分布状况。通过遥感测量调查有助于国家及时了解各地种植业的新变化、新发展,全面清查我国“三农”现状和变化情况,可以为政府了解三农最新情况,制定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科学制定三农政策、促进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市农作物面积遥感测量从6 月下旬开始,此次农业普查农作物遥感测量,共选取我市五个县的50 个村共250 个地块作为调查样本。测量活动主要采用手持高精度PDA(掌上电脑)人工实地野外调查和无人机航拍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调查结果更加客观和准确。其中,无人机航拍这一套高科技测量方式的应用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国家统计局河源调查队技术人员介绍,此项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影像的拼接、裁剪、处理、提取、分析等,直观展现农作物种植情况的时空分布,计算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实现定时、定量、定位的精准监测,取得了真实客观的种植面积数据。据了解,遥感调查主要通过卫星图像、现代技术的卫星图像和地理信息,通过科学办法来抽取样本。通过图像就可辨认是哪些农作物,通过现代技术能够把误差降到最小,这将是今后农业统计调查的改革方向。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