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来自特区的扶贫尖兵罗群利 把心留在大山深处

 
罗群利(左一)到扶贫对象家中走访。

“老黄啊,我跟你讲啊,你养水牛还是养鸡,还是养殖其它的增加收入,这个还是得跟县里和镇里商量了再做决定,也要考虑到养牛多久能给你增加收入的问题,不能全凭你一个人说了算啊。”烈日当空,罗群利来到扶贫对象黄伟明家中,跟他商量脱贫计划。

罗群利是深圳国资委派驻到龙川县黎咀镇联民村的扶贫干部。来到联民村驻村后,他用两个多月时间,跑遍了全村4个村民组、 394户村民家,他那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 “群众心声”:有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对村两委的意见、村民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等等。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罗群利的车子就已经跑了近万公里路程。

与村民相处融洽

身材高壮,是联民村村民对罗群利的第一印象。罗群利是湖南人,在深圳已经工作、生活了十多年。驻村后,听不懂客家话,成了他必须要克服的第一个困难。

“村民只能跟我讲普通话,有时候觉得挺为难他们,不过还好大家都听得懂我的普通话。”罗群利告诉记者,尽管语言沟通有时候不通畅,但联明村民风淳朴,村民团结,并不会排斥他这个外人,这也使得他在进驻村里后,能够与村干部、村民很快相处融洽,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

提升扶贫村整体形象

联民村位于黎咀镇东北部,距离镇政府有7 公里之远,该村共有四个自然村小组, 12 个经济合作社,349 户共1388 人。据村支书黄伟炎介绍,村中的经济结构单一,以传统种养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水稻、高山茶、家庭养殖和外出劳动为主,村中尽管每年生产有质量较好的农产品,但种植规模零散,缺少带头人及项目资金,农产品基本自产自足为主。

经济基础薄弱成了扶贫工作过程中的硬伤,联民村与周围几个村庄垃圾乱堆乱放现象颇为严重,是罗群利初来乍到的最初印象。他心想,如果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这不仅能提升村容村貌,也可为扶贫过程中引进项目带来好处。经过多次与县、镇及村干部商量后,罗群利与当地的企业初步起草计划,决定在该镇的联民村与南坑村交界处尝试建立小型农村垃圾处理站,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

尽心尽力帮助村民

尽管罗群利看起来很“大男人”,他实际上是个很细心很热情的人。只要村民有困难,他都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村民。现在已经是8 月份,学校就快开学了,此前村里的教学点被撤掉,部分孩子到其他学校读书,需要乘搭公交车。由于今年雨水天气频繁,孩子们到上车点等车时,如果遇到下雨天气只能撑着伞在雨中等待。上学期放假前,村民特向村委会及驻村干部反映了该问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罗群利与村干部决定在乘车点搭建雨棚,方便当地孩子们乘车。

帮扶工作刚开始不久,以后还会遇到不少困难。罗群利说,他想通过互联网帮村民卖农产品,增加收入。“尽管难度大,但我不会在扶贫工作中匆匆而过,我的心已经留在这大山深处。”采访中,罗群利也表示,希望所有村民都能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让全村人共同脱贫。

本报记者 吴奕镇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大山深处


上一篇:我市一家庭入围 省“优秀书香之家”
下一篇:东源助56 名贫困 学子圆大学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