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东源骆湖村民自创客家方言快板 向乡里讲述身边事

 
刘国祥在表演快板。

“夜风爽、晚风凉,惹比番早还更忙。骆湖二届篮球赛,人山人海挤爆场。每到下午六点半,事冇做完也爱转。赶到骆中睇球赛,错过精彩心不快……”这是一段客家话的快板诗《骆湖篮球争亮剑创出一番新天地》,讲的是东源县骆湖镇篮球协会举办全镇村际篮球比赛的事。

说快板的是刘国祥,今年37 岁,他是地地道道的骆湖人,现在在骆湖圩镇经营一家手机店,说快板是他的业余爱好,他所唱的快板都是他自己创作的。说的是客家话,讲的是身边事,刘国祥从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出发,把原本晦涩难懂的民生事,编成朗朗上口的客家方言快板,让农民朋友一听就懂,到嘴到肚。

自制快板,用掉的快板数不清

坐在手机店的电脑前,刘国祥忙着招呼进店的村民,在电脑桌上,就有他随身携带的一副快板。记者看到,刘国祥的快板跟山东快板有所不同,一副快板是三块独立的木板,其中一块有小小的齿轮。表演时,刘国祥右手拿两块快板打拍,左手拿着有齿轮的快板,一刮,制造节奏感。

“这是我从小用的快板,没得卖,只能自己做。”他的家里,随时备有制作的原材料——茅竹,一段竹,劈成小板,磨成三块大小一致的竹板,其中一块刻上齿轮,一副快板就做成了。刘国祥说,说快板时,对快板的要求不高,只要能敲能刮就可以了。20 多年来,他制作了数不清的快板,也用掉了数不清的快板,“有的丢了,有的坏了,有的送人了”。

根植乡土,田野中绽放精彩

上世纪90 年代,农村摆酒宴喜欢请人说快板。那时候,刘国祥正读小学,朗朗上口、幽默风趣的快板表演形式吸引了他。每当有人摆酒宴,他总要凑上前去,就为了听快板,学快板。慢慢地,他掌握了打快板的方式,开始在同学间表演,得到肯定后热情更加高涨,学校文艺演出总能听到他的快板。

“一开始,我说的快板诗都是现成的,高中时我开始自己创作,以身边的人和事为题材。”刘国祥一发不可收拾,他细心观察着生他养他的村庄,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只有高中文化的他研究客家方言,摘抄报刊、书籍上的文章,学习文化、政治、法律等相关知识,看新闻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用心记录着生活的变化,记录身边的真善美。

记者翻阅了刘国祥创作的快板诗部分手稿,这些快板诗随意写在一张纸上,虽然大部分是客家方言,但是句句押韵顺口,把群众生产生活的知识,党和政府在农村的中心工作,老百姓最关心的知识信息,家庭、农村的生活变化和邻里间的趣事等都编成了群众喜闻乐见、充满乡土气息的快板诗。

技献乡亲,愉悦中获取能量

手持竹板,板起板落,半说半唱,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缓而不散,表演潇洒自然,板语简洁明了,刘国祥的快板表演为村民们所津津乐道,许多快板段子在不自不觉中演绎为群众的口头语。在家人朋友聚会时,家人朋友们喜欢任意给他出个题,他转一转眼珠子,就能即兴想出快板诗唱出来,大伙无不赞叹。刘国祥也是一名声音志愿者,多次到福利院等地方表演快板,在奉献中释放快乐。

刘国祥的快板表演还走上了舞台,镇上的春节联欢会、“三八”妇女节舞蹈大赛、“五一”劳动节广场文艺演出、“六一”校园艺术节、“七一”“再唱山歌给党听”文艺演出等一系列节日文艺演出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每一次,他都会根据主题创作快板诗,党在农村的惠民政策、新农村建设、村民的喜好等,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不仅在骆湖镇演出,刘国祥还多次走上了县里的舞台,在9 月20 日的东源县首届民间艺术汇演上,他新编的快板诗《党的方针政策下,脱贫奔康幸福家》押韵、顺口、暖耳,老百姓喜欢得不得了。

“即兴的创作没有手稿,主题创作也很随意,多只是记在一张纸上。”虽然,刘国祥自创自编的快板诗有几百首,但由于并没有收集统筹,大部分已经忘记。接下来,他会花功夫把自己的作品收集整理,编辑成册,让更多的人传唱。

本报记者 郑婷影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乡邻 快板 人人


上一篇:质检开展专项整治 查处违法充装液化石油气案10宗
下一篇:上月我市各类食品 价格总体平稳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