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河源故乡扶贫乡亲 治穷貌更应重治"穷根"
45 岁的欧美灵是东源县骆湖镇下欧村人,现在是广东省地震局离退休干部管理处副处长。1989年他到广西当兵,1992年退伍到广州,他就一直在省地震局工作,逢年过节才回家,后来,家里兄弟姐妹相继到外发展,回家的时间就更少了。今年4 月20 日,他回家了,作为省地震局驻骆湖镇江坑村精准扶贫工作队的第一书记而来,带着“让乡亲脱贫致富”的使命而来。
看到百香果基地挂果累累,欧美灵很高兴。
27 年前离开家乡去当兵,27 年后回到家乡扶贫,这样的经历,这一份别样的家乡情怀,让欧美灵的扶贫工作更有干劲。半年来,他从治家乡穷貌开始,修学校,建文化广场,还制定了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百香果种植项目,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到26 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心田。
治穷貌:修学校建广场
经过两个月的精准识贫后,欧美灵做了个决定,先做点可以让村民看得见的实事,他向省地震局申请资金,与镇村一起共投资58 万元,用暑假时间,修缮江坑学校,让孩子们在新学期住进了崭新的学校。他还向今年考上高中、大专、本科的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
“学校教室的地板本来坑坑洼洼,桌子都放不平,孩子们的桌子一直排列不整齐。”江坑学校教务处主任谢燕红说,如今,地板平整了,校门更美了,老师的办公设备齐全了,全校140名学生可高兴了。
出了江坑学校大门,左侧本来是一片田地,如今已变身江坑村文化广场。每天晚饭后,村民们不再打麻将,他们齐刷刷来到广场,有的跳广场舞,有的看广场舞,有的打球,有的聊天。“以前,我们在村道上借着微弱的小路灯跳舞,现在我们队伍从20 人壮大到60 人左右,跳得更欢了。”领舞的村民罗伟红开心地说。据了解,文化广场的建设工作还在继续,到12 月广场这里会有一个6 平方的LED 显示屏,供村民看电影、看新闻所用;明年底,这里还将建起一幢村民服务中心。
拔穷根:百香果成“扶贫果”
眼下,在东源县南蛇塘百香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百香果基地上,一排排整齐的藤架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百香果,绿油油的一片,煞是喜人。基地里正在平山铺水管的 22 亩地就是骆湖的百香果扶贫产业共建园,预计明年可以投入使用,到明年秋贫困户就有收成了。
百香果有前期投入少、周期短、技术要求低等优势,来到江坑村的欧美灵一下就被这种果子吸引,他把百香果产业纳入重点扶贫项目,制定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百香果种植模式,积极构筑资金、技术、销售等扶持平台,让每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经营管理 2 亩百香果,按照每亩年产量5000 斤,每斤 3 元的保底回收价,贫困户每年可增加收入 3万元左右。
“百香果市场价在每斤10 元左右。”该公司负责人周新庆表示,百香果营养丰富,口感酸甜,受到消费者青睐,加上电商平台的活跃,今年的百香果供不应求,而且,该公司还有百香果加工厂,农户销售不出的,他们保底回收。
精准扶贫家乡人
说起扶贫,欧美灵其实是老手了,2013 年,他便参与到韶关市新丰县回龙镇古塘村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今年3 月扶贫结束后,他回到单位的第二个月,又接到江坑村驻队的扶贫通知。
“我是本地人,语言通,生活习惯通,又有扶贫经验。”欧美灵义不容辞,只不过,上一轮扶贫,女儿的高中3 年他没能陪伴,这一轮扶贫,女儿上大学了,只留下妻子在广州,欧美灵言语中有些许歉意。与妻儿聚少离多,是他之前三年和未来三年的常态。
既然来了,就要做好。为了尽快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欧美灵今年五一没有休息,连续工作了近三个星期,走遍了全村64 户贫困户,为他们问诊把脉,对症开方,一气呵成,把精准识贫工作做得更精准。本地人有优势也有劣势,在精准识贫时,有村民想通过“老乡”走后门,争当贫困户。欧美灵明确拒绝了,只不过,“乡里乡亲,只能耐心地解释,任他骂个够。”
走访每一户贫困户,欧美灵都用心倾听其难处,把帮扶他们记在心里。59 岁的贫困户欧创明是他挂心的其中一户,欧创明的妻子是智力残疾人,儿子有天生软骨病,另外还有一儿一女还在读书,一家五口靠低保和他打散工为生。而且,这家人住在一座有300 多年历史的10 平米左右的老屋里,一下雨就漏水。“这地方哪里还能住?”考虑到这家人的经济情况,欧美灵向单位争取了近6 万元,为欧创明一家全额建造一间70 多平米的房子,年底,这家人就能搬进新房了。
识贫是为了脱贫,他多方跑动,争取一切力量帮扶江坑村。看中百香果项目后,欧美灵找到同是骆湖人的周新庆,他几乎每周去一次,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该公司以低价把地租给扶贫户,并提供果苗以及5 年的技术支持。带领乡亲种植百香果,共同致富,周新庆很高兴,更高兴的是,江坑村来了一个为村民着想的扶贫干部,脱贫有望了。“他与我谈项目时,都是站在扶贫户的角度‘讨价还价’,毫不让步,他真的把贫困户的利益放在心上。”这一点,让周新庆有点感动。
本报记者 郑婷影 文/图
上一篇:澳大利亚侨胞 到龙川县参观考察
下一篇:去年我市就业目标 任务超额完成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