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东源县灯塔镇玉井村 光伏扶贫“点”出新希望

驻村第一书记游宝华(右一)正在与村干部一道察看光伏电站运行情况。

10 月27 日,记者再进东源牛 峙山下的灯塔玉井村,村中的变 化令人眼前一亮,只见宽敞的村 级广场上新添了十多套体育运动 器材,一旁的荒草丛改建成了村 级小公园,新矗立了“三真亭”,上 书的“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格 外醒目。尤其令人称道的是,荒 置已久的玉井村小学“变身”村民 服务中心,粉墙黑瓦,古色古香, 乍一看,还以为到了哪个著名旅 游小镇呢。

牛峙山无语,然可作证,玉 井,一个边远的小山村正在发展 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谈起这 些,玉井村民无不称赞,这都是三 家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的功 劳,驻村第一书记游宝华更是功 不可没!今年5 月初,玉井村由 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移民局和 市旅游局等三家单位共同帮扶。

贫困户当“电站站长”

玉井村委会后面,一亩见方的空地上, 一排排半人多高的光伏发电组件绵延前伸, 别有一番景致。这就是玉井村总装机量达 50 千瓦的村级光伏电站。该光伏电站于今 年8 月正式动工,10 月17 日上网并电。如今 每天可产生200 度电,截至前日,已产生电能 达2000度,收益已达1900元。

“这光伏电站产生的效益确实不错!这 还只是首期工程!”游宝华告诉记者,包括首 期50 千瓦在内,玉井村计划筹资550 万元建 设600 千瓦光伏电站,剩下的550 千瓦光伏 发电站除一部分分配到贫困户家,一部分在 择地兴建,其中贫困户入股94 万元,缺口逾 400 万元,需要由三家帮扶单位筹资解决,发 展顺利的话,每位贫困户每年可凭借电站收 入获得4000元至5000元的收益。

记者了解到,首期工程除建了50 千瓦的 村级电站外,有两户贫困户也装上了光伏发 电站。井围小组贫困户黄佰胜就是其中一 个。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他家屋顶建了 3 千瓦小型光伏电站,今年6 月25 日实现上 网并电。“这要感谢游书记啊,这个电站,没 有花一分钱,卖电有收益,为家庭带来了稳 定的收入,电力部门还按月打卡发放,也省 了不少心。”在玉井村率先当上了“电站站 长”的44岁黄佰胜一脸兴奋地说。

逼出来的“点子”

“对于玉井村贫困户来说,不这样搞很 难脱贫。这也是‘逼’出来的点子!”游宝华 如是说。今年5 月,他到了玉井村第一件事, 就是带头深入31 户贫困户家中调查,精准扶 贫寻求脱贫路子。贫困户家庭情况远比他 想象的困难,这些贫困户多是因病致贫或因 残致贫,有劳动力的仅有23 户,且多是一人 有病拖累了一家人,通过劳动力输出脱贫相 当困难,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家庭有智障人 口。考虑到这些情况,他跟镇村干部商量决 定通过建光伏电站,利用每年电站收益为这 些贫困户建立稳定的脱贫路子。

贫困了几十年,建电站能脱贫,这样的 好事谁不愿意?村民代表大会上,光伏脱贫 路子获得一致通过。然建电站不易,项目规 划选址、细化方案以及立项招标等,事无巨 细,游宝华样样都要操心。尤其最难解决的 是建光伏电站的用地指标问题,兴建电站, 用地不能占用林地,也不能占用农田,村里 建设用地很难解决,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多 次跑国土部门、林业部门、供电部门,前前后 后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全部解决。首期50 千瓦光伏电站也顺利实现了如期发电。

如今首期光伏电站项目见到效益,游宝 华坦言,接下来的任务还比较重。除了资金 难题外,用地也需要迫切解决,还不敢轻言 任务完成。据测算,剩下的550 千瓦光伏发 电站除一部分建到贫困户家外,一部分要择 地兴建,占地需要10多亩。

闲置小学“变身”村民服务中心

记得今年6 月23 日,记者首次到玉井村 小学采访时,校园里荒草丛生。如今面貌大 大改观,闲置小学已“变身”村民服务中心, 也是计划中的游客接待中心。“楼上楼下,干 净整洁,可谓待字闺中,只等客商上门来‘对 眼’。”游宝华喜滋滋地说。牛峙山因山势雄 伟而远近闻名。玉井村就位于牛峙山脚下, 开发旅游产业得天独厚。然要通过旅游脱 贫致富,当先修路。

游宝华说,目前扶贫工作组已规划了村 道路网建设,准备扩宽主村道路面成三级公 路4.15 公里,新改建牛峙山旅游三级公路 2.5 公里、登山村道1.66 公里、登山台阶道 3.716 公里等,计划于明年正式动工建设。 村貌好了,才会有游客来。目前,帮扶单位 还花费了9 万元购买一台全封闭的垃圾转运 车,专门运输玉井村垃圾。

点燃脱贫希望之火

离村民服务中心不足100 米处有一间村 代销店。开店的黄姨说,玉井村好福气啊, 摊上这么好的驻村工作队,这牛峙山旅游规 划都做好了,只等客商上门来投资了。以后 旅游发展了,玉井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穷, 自家的小店也有可能建成万绿湖边的大型 特产店。

在玉井村,与黄姨有一样想法的,远不 止她一个人。趁着天气晴好,今年76 岁的黄 文润阿伯在晒谷坪上翻晒自家收获的花生、 芝麻、红豆和干辣椒。黄文润告诉记者,由 于地处偏远,这些东西不值钱,即便是运到 灯塔墟镇也卖不到好价钱。听驻村工作队 说,村里要发展旅游,希望早点能弄成功,这 些土特产才能卖个好价钱,家里的境况才能 好起来。黄文润一家很勤劳,可这些年由于 家人有病拖累,日子过得相当艰难。游宝华 说,考虑到黄家的情况,正在做工作让他家 建光伏电站,顺利的话,可安排第二期光伏 扶贫项目。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通过这几个月的 扶贫实践深刻认识到,扶贫就是要点燃贫困 户眼中的‘希望之火’,要让他们认识到,只有 努力,贫穷是可以赶跑的。”游宝华如是说。

本报记者 张涛文 图



相关热词搜索:光伏扶贫“点”出新希望


上一篇:青年创新创业大赛 总决赛落下帷幕
下一篇:河源全市已筹资1523 万元 摸清地名“家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