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首部反家庭暴力法实施 请勇敢向家庭暴力说“不”

 
 

昨日,我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市妇联号召广大的妇女同胞要拿起法律武器,勇敢向家庭暴力说“不”。据市妇联统计,去年,共接待处理涉及家庭暴力案件33 宗,年龄在26 至45岁的占了大部分。

去年家庭暴力投诉33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为一些家暴行为划定了法律红线。”市妇联权益部负责人邓小菲告诉记者,除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等身体侵害行为外,经常性谩骂、恐吓等精神侵害也被纳入家庭暴力范畴。

“老婆是用来宠的。”但在现实生活中,打老婆的事却时有发生。去年,市妇联就接到家庭暴力投诉33 宗,受害人大多数为妇女弱势群体。邓小菲介绍,从受家暴的投诉情况来看,受暴者大多是中年妇女,当中也有年轻妇女,据统计,在受理的投诉中,年纪在18 至25 岁的有4 宗,26 至45 岁的18 宗,46 岁至59 岁的11 宗。“有些结婚半年就发生家庭暴力。”邓小菲说,家庭暴力多发生在家庭主妇身上,其中,致伤的有19 宗,轻微伤13 宗,其他1 宗。发生家暴的原因也有多种,其中有9 宗是因为感情不和,有10 宗是因为有第三者,有6 宗则是因为家庭纠纷问题引起,酗酒、赌博引起的共有 3宗,其他原因的有5宗。邓小菲表示,从投诉情况来看,我市没有出现因为财产纠纷,生女孩,吸毒等问题引起的家暴。

邓小菲提醒女性朋友,遭到家庭暴力时要及时拨打“110”报警,此外,受害者也可以拨打12338 妇女维权服务热线,或到当地居委会、妇联寻求帮助。

案例一 妻子爱唠叨丈夫挥拳暴打

“我经常与妻子发生争吵,导致家庭暴力,现在妻子提出离婚,我想挽回这段婚姻,我向老婆以及妇联工作人员当面保证,我会改掉坏习惯,今后绝不打老婆,做一个爱老婆、爱孩子、爱家庭的男人……”这是对老婆长期使用暴力的紫金男子小李写下的保证书。

小李和小红都是80 后,两人结婚四年了,育有一个女儿。小李平时有点懒散,又爱睡懒觉,对此,小红很是看不惯,经常忍不住责备,每次吵到最后,都会被老公打一顿。去年8 月份的一天,小李又睡到中午才起床,小红在饭桌上又开始数落小李。正在吃饭的小李发火了,随手拿起碗就往小红头上砸,顿时鲜血流了下来。这回,小红越想越生气,心想自己辛辛苦苦做生意赚钱养家,还被老公施暴,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第二天,她就来到市妇联维权,并要求离婚。

市妇联工作人员在了解了事情经过后,对小李的粗暴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同时劝导二人,做老婆的要少唠叨,遇事要心平气和地商量。而作为男人,要少睡懒觉,多做事,负担起家庭的责任来。经过妇联工作人员的耐心劝解,双方最终和好。小李也写下保证书,保证改掉懒惰的坏毛病,今后再也不动手打老婆了。

案例二 再婚家庭经常发生家暴

小黄和小杨是再婚家庭,经历了一段失败婚姻的他们,本应该好好过日子,结果却相互不信任,紧盯对方的缺点,导致经常发生家暴。

今年30 多岁的小黄在市区某物业公司做保安,有两个小孩,前几年因感情不合,和妻子离了婚。后来,经人介绍和同样是离异的小杨认识。都经历过失败的婚姻,两人的心慢慢靠近,最终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小杨带着和前夫生的两个小孩住进了小黄家里,刚开始,日子过得还不错,双方的小孩也相处得非常好。幸福的日子过了没一年,双方就出现了矛盾,小黄指责妻子背着自己和前夫联系,怀疑她和前夫有染。小杨向小黄解释说,前夫打电话来主要是询问小孩近况,但小黄说什么也不相信。其实,小杨对小黄也很是不满,她认为丈夫对自己的小孩不好。为了这些家庭锁事,两人经常吵架,后来“战争”慢慢升级,演变成打架。

去年12 月份,两人又一次因为孩子的问题争吵了起来,小黄想到结婚以来过的日子,怒火中烧,挥起拳头就暴打老婆。“这日子是过不下去了”,小杨来到市妇联要求维权。本着维护家庭和谐的角度,妇联工作人员把小黄叫到办公室,批评教育了小黄。经过妇联工作人员的教育、劝说,小黄认识到了错误,表示今后遇事要冷静,要多和老婆沟通,再也不用暴力解决问题了。

相关链接

我市将大力宣传反家庭暴力法

“法律的出台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提供了依据,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据市妇联副主席李惠莲介绍,在三八妇女维权周期间,全市妇联系统将开展以“向家庭暴力说‘不’”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

李惠莲表示,接下来,还将精心策划主题鲜明、内容新颖的宣传片、公益广告,在网络媒体展示播放。同时,将在街头、社区和“妇女之家”广泛张贴反家庭暴力法宣传画,营造推动男女平等、促进妇女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据了解,近年来,为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市妇联充分利用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 12338 妇女维权服务热线等平台,为广大妇女提供维权咨询、法律咨询等方面的服务,化解了不少矛盾纠纷。

本报记者 戴湄



相关热词搜索:家庭暴力


上一篇:骗子让学生家长急转5万 幸好信用社员工及时拦截
下一篇:拾得钱包交给民警 网友助力找到失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