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河源气象局举办气象开放日 有兴趣可到这里来看看

 

在河职院学生宿舍阳台上,晾满了衣服。近段时间我市出现回南天,不少参观市民很好奇回南天是怎样预测的?本报记者 朱冀 摄

3 月23 日是第56 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3 月 19 日,市气象局开展了“世界气象日公众开放日”活动,近百名市民冒雨来到东源国家基本气象站、气象观测场、市气象台,了解气象科普知识,关注极端天气现象。

在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突发的大背景下,市气象部门呼吁市民为节能减排出一分力,增强气候安全。

连续4年举办气象开放日活动

活动前两天,市气象局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邀请广大市民参加开放日活动。当天,春雨绵绵,却阻挡不了市民的兴趣,近百名市民自发来到活动现场,记者看到,参观市民很多都是亲子档。“天气不好,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热心的市民。”市气象局工作人员表示,近年来,关注气象信息的市民越来越多,这与大家越来越意识到气候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与这两年极端天气频发等原因有关。

这已经是市气象局连续4 年举办开放日活动了,今年,活动除往年开放气象预报监测平台,播放宣传片,向市民讲授各种防灾减灾相关知识等传统项目外,还增加了参观市气象台这一环节。在市气象台,市民参观了市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简要介绍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及原理;参观影视大厅,简要介绍天气预报节目录制过程,还体验了气象预报员的录制。

回南天是怎样预测的

活动当天,我市出现严重的回南天,到处湿漉漉。“回南天是怎么预测的?”不少参观市民提出疑问。

“当下的空气湿度是95%。”在数据监控室,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数据是由观测场的温湿器传过来的。据了解,空气湿度是预报回南天的重要数据之一,再结合室内地板温度的监测,对比室内地温和室外空气露点温度,气象专家就能分析预测回南天的出现。

据了解,自2012 年起,广东省气象局自主研发的回南天自动观测仪投入使用,首次开始了回南天观测,它实现了对室内地板表层温度的实时观测,填补了这方面空白。目前,东源国家基本气象站作为广东38 个回南天观测站之一,对回南天的预报能力大大提高,对回南天准确预报有较大把握。

去年6月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

记者在气象开放日活动中了解到,随着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低层大气和海洋温度上升,地球温度已比二十世纪初高了1°C,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的厄尔尼诺现象。面对气候变化显著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的现实,国际社会一致认为需要采取大胆行动,将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定为“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据了解,从1880 年至2012 年,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0.85℃,而在1951 年至2012 年这个区间内,上升速率更快,到了1983 年至2012 年这个区间,堪称北半球最热的 30 年。2011 年至2015 年,又是1980 年以来的最暖5 年。2015 年12 月,是北半球 136 年来最热的一个月。根据预测,从 2016 年至2035 年,地球表面温度可能继续升高0.3 至0.7℃。这样的现实和未来,对河源也不例外。2015 年河源市气候公报显示,2015 年全市平均气温21.6℃,较常年偏高0.8℃,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第4 高(最高1952 年,21.9℃),其中,6 月全市平均气温28.1℃,较常年偏高1.5℃,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最高。

从全球来看,平均降水量在增加,但地域差距很大,干的地方更干,湿的地方更湿,一些地方的暴雨事件也在不断增加,“一代一遇”的暴雨更加频繁。而在河源,2015年5 月20日,河源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全市100 个自动站中,有16个站过程雨量超过100毫米,最大过程雨量为源城区249.1 毫米,源城区出现严重内涝。此外,去年12月,全市平均降雨量193.6 毫米,较常年多430.4%,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节能减排齐出力

“我们家住顶楼,小时候没觉得那么热,现在一到夏天,没空调根本住不了。” 开放日活动现场,观看了活动宣传片后,市民高景旺有所思考。高景旺是一名数学老师,一向对气候和环保比较关注,在现场,他仔细观察了空气质量分析仪器和 PM2.5 的监测,也了解空气质量是怎么测出来的。

观看了活动宣传片,了解到气候的变化和未来的趋势以及人类生活对气候的影响后,高景旺表示,“不能再我行我素了。” 他觉得,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从你我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

“如何理解今年的主题?目前,全球海洋热含量已创历史新高,并正在增加热浪、干旱和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预示着未来更热、更旱、更涝。”市气象局气象灾害防御管理科科长巫燕辉介绍,面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形成绿色发展的理念,比如选择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使用环保购物袋等,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都有利于节能减排,增强气候安全。

本报记者 郑婷影



相关热词搜索:里来 开放日 气象


上一篇:受回南天影响 烘干机受市民青睐
下一篇:河源近日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黄色预警 预防地质灾害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