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名代表参与殡仪馆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 直面“生死”探究“人生终点站”
本报讯 记者 吴奕镇 每个生命都有尽头,被喻为“人生终点站”的殡仪馆到底是什么样的?殡葬人又是怎样为逝去的生命赋予最后的尊严?昨日,河源市殡仪馆举行第四届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人大代表、党代表、社区群众、新闻媒体等30 多名社会各界代表,近距离感受人生最后一站,为代表们“解密”殡仪馆日常工作流程。
30多名代表走进殡仪馆参观。
昨日上午,为了让参与活动的代表近距离了解殡葬工作,我市各殡仪馆向社会全面公开殡仪馆日常工作流程,让市民了解殡仪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等,从而打造“阳光殡葬”,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在河源市殡仪馆,30 多名代表前来参加活动,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代表们详细了解了殡仪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服务内容和惠民政策,并参观了殡仪馆工作场所和设施建设。
火化车间是“人生的最后一站”,参观人员在火化室看到工作人员神情庄重,将一具刚火化完的遗骸收拾好放入骨灰盒。参观过程中,对于代表们提出的疑问及建议,殡仪馆工作人员进行一一解答及搜集、记录。
在此次报名参与活动的代表中,年龄最大的是来自和平县林寨镇的陈运林先生。72 岁的陈先生说,此前他看到媒体报道公众开放日的新闻后,对“人生终点站”如何走产生好奇,于是报名参加活动,并在昨日上午6 时25 分一早从林寨镇特地搭车到河源市殡仪馆。
城南派出所所长赖国标在采访中称,由于工作缘故,他经常要与殡仪馆工作人员联络,平日除了了解他们的工作性质外,对殡仪馆流程仍然很陌生,举办此类活动能打破更多人对殡仪馆的隔阂感。另外,他也提出,每年清明节期间,前去扫墓的人流变多,是否可以与社会公益组织组织志愿者共同开展志愿服务工作,让更多人懂得文明扫墓。
新闻1+1
我市今年将继续举办生态葬
时间定于4月7日
本报讯 记者 吴奕镇 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殡葬改革,继续引导我市广大群众破除丧葬陋俗,推广节地葬法,源城区长乐园定于4 月7 日举办第二届集体生态树葬安葬仪式,届时,河源市殡仪馆将协助已报名的家属为逝去亲人进行节地生态安葬。
采用节地生态葬不仅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也是殡葬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据了解,去年4 月1 日,河源市殡仪馆协助源城区举办了首届节地生态葬活动,参加活动并签订《骨灰生态葬协议》的家属共有21 位。活动采用环保可降解骨灰盒,将先人骨灰葬于草坪地下,让先人回归自然,整个过程没有焚香、鞭炮、鸣炮,气氛庄严肃穆。河源市殡仪馆副馆长宋新明介绍,今年殡仪馆将于4 月7 日继续举办第二届节地生态安葬活动,报名时间截至 4 月6 日,目前已有家属为23 位逝者报名参加( 河源殡仪馆电话: 0762-3366448 )。
另外,去年清明期间,河源市殡仪馆在拜祭区较紧张的情况下,单独设置场所,首次设立“无烟拜祭区”,由该馆免费提供鲜花,供市民以鲜花为祭品祭祀先人,减少了传统方式拜祭先人引发的火灾隐患和环境污染。为继续让绿色殡葬被更多的群众所接受,今年市民前往殡仪馆拜祭先人时,在该馆可用传统祭品换鲜花等绿色祭品。
上一篇:我市船舶进出港签证制度取消 340多艘船舶将获益
下一篇:现场110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