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关爱抗战老兵他一直在行动 记“河源好人”赖弥平

 
赖弥平率团队慰问老兵。

70 年以前,他们是热血青年,唱着《大刀进行曲》走向硝烟弥漫的战场,与侵华日军奋勇厮杀。幸存下来的人如今已成为耄耋老人,散居在城乡各地。而赖弥平,始终关注着这些曾经的卫国战士,为我市目前已寻找到的抗战老兵送去温暖。他以一份担当和一份责任,延续着对抗战老兵的关爱,也因此被评为2015 年第二批助人为乐类“河源好人”。

从关注历史出发 还原被遗忘的历史角落

一次,赖弥平在凤凰卫视上看到了有关中国远征军的专题片,得知由于特殊历史原因,抗战老兵所作的贡献不被世人所知,而且他们如今生活堪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可。为还原那被遗忘的历史角落,他对抗战老兵开始有所关注,也逐渐开展对抗战老兵的关爱工作。

赖弥平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不仅阅读大量军事历史资料,还利用自己是市政协委员、民革河源市委员会委员的身份,与全国各省如四川、湖南、浙江等以及省内梅州、潮汕、广州、湛江等地的关爱抗战老兵组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以推动我市关爱抗战老兵活动有序开展。

2014 年6 月,赖弥平认识了浙江的“我们爱老兵”公益网的负责人吴缘。随后在吴缘的指导下,他开始在河源组织开展关爱抗战老兵活动,随后又聚拢了河源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成立了河源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关爱抗战老兵活动。

过程虽困难重重 却依旧坚持到底

“寻找抗战老兵和对其进行身份认证,是我们团队工作所面临的两大困难。”赖弥平坦言,他们首先通过市民政部门来寻找1928 年以前出生且有从军经历的老人,通过筛选确定名单后,就亲自去探访,有时为找到一位老人甚至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他们将老人的口述记录,对着抗战军史进行整理,再提交到相关老兵资格审核网进行核实。

赖弥平告诉记者,尽管这个过程困难重重,但老兵这种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让他深受感动,同时老兵们良好的家风家教也让其感触不已。可以说,在去探访探望老兵的过程中,除了表达对英雄的致敬外,更多的是学习和提升自己。

2015 年初,政协河源市六届四次会议上,在市会议中心开幕大会即席发言环节,赖弥平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为了永不忘却的民族记忆》的发言。他在发言中提出,要进一步挖掘和守护抗战时期的民族记忆,要全面寻访散落在河源地区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幸存老兵。正是赖弥平在这次大会的发言,进一步激发了全市社会各界关爱抗战老兵的热情。

因责任和担当 延续对抗战老兵的关爱

据了解,成立河源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团队后,赖弥平带领团队致力于寻访、资助散落在河源地区参加过抗日战争的幸存老兵和打捞他们的参战经历和人生故事,并尽最大力量从精神及物质两个层面给老兵们最大的关爱和援助,目前一共找到了11 位抗战老兵。团队定期组织开展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服务活动,每个月去看望现健在的8 位抗战老兵,发放慰问金等。受市政协委托,赖弥平带领团队为我市健在的抗战老兵拍摄一部口述历史文史资料片《河源抗战老兵档案》,日前已首映。

赖弥平是从教多年的教育工作者,不仅在关爱抗战老兵上身体力行,在教育领域里他也力所能及地助人为乐,目前已资助六七个困难学生,让他们顺利完成了学业,去年还与其他爱心人士一起共同捐助大学生张建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赖弥平看来,作为一名老师,“传道”是最重要的,不仅要教学生书本的知识,还要教育其做人的道理。他强调,学生光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懂得感恩,学会敬畏生命,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本报记者 邓宇珊 文/图



相关热词搜索:老兵


上一篇:深圳医院专家 到龙川通衢镇义诊
下一篇:病重父亲得到过千人无私帮助 女儿写信感谢热心人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