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从点滴做起 情绪低落别急着“转移注意力”
阅读提示:
据广州日报消息,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身体健康衰退,经济收入下降,子女又不在身边,晚景凄凉就容易出现抑郁, 身心陷入相互拖累的恶性循环。广州有医学专家指出,老人很容易受到生活负性事件的打击而陷入抑郁,对此家人特别 是子女应注意多回家陪伴照顾,理解他们的情绪,而不要急着让老人家“转移注意力”“想开一点”。
案例:广场舞大妈摔断腿后情绪低落
今年65 岁的王奶奶最近因为走楼 梯时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腿部粉碎性 骨折,以后的日子都要在轮椅上度过 了。原本脸上常常挂着笑容的王奶奶 笑容不再,经常唉声叹气,坐在轮椅上, 不爱出门,饭吃的也少了,晚上12 时以 后都难以入睡。儿子以为,如果把母亲 推到平时她跳广场舞的地方,可能会让 她开心一点,谁知道她情绪非常激动, 眼里的泪水不住地往下掉……
对此,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心理科 副主任王晓丽分析说,王奶奶情绪低 落,兴趣感下降,还伴有睡眠差的躯体 症状,目前处于抑郁状态,如果不警惕, 持续过长的时间,就容易患上抑郁症。
王晓丽建议,这个时候家人的陪 伴很重要,应该给予王奶奶足够的关 心和照顾,理解她的悲伤、难过甚至暴 躁的情绪,让她充分释放情绪,而不是 压抑或者急着让她转移注意力。家人 可以帮助她寻找生活中新的爱好和精 神寄托,例如绘画、剪纸等不需要走动 的爱好,帮助她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 创造机会让她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
抑郁表现: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疾病”
老年人抑郁的常见表现有哪些? 主要有如下3种:
躯体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食欲 减退、体重下降、全身乏力、性欲减退、 便秘、躯体某部位的疼痛等。约有 80%的患者有睡眠障碍,可伴有入睡困 难和噩梦,还有少数人则表现为睡眠 增多。有的患者主动要求治疗,对自 己的“身体疾病”十分关注,但常常否 认自己的心情抑郁。
情绪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 的情绪低落,悲观失望。患者对什么都没 有兴趣,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整日忧 心忡忡、郁郁寡欢、度日如年、苦不堪言。
思维迟缓:患者言语少、语调低、 语速慢,自觉“脑子较以前明显的不好 使”,程度轻者可以进行言语交流,严 重者无法交流。
角色转变:退休后应“活到老学到老”
哪些原因容易导致老年抑郁症? 王晓丽称有角色转变原因,并提出相 应的建议。
年纪大的人不仅从父母的角色变 成了爷爷奶奶辈的角色,也从有事业的 人变成了退休的人。离退休对于事业心 强、社会地位高的人来说,意味着从长期 紧张且规律的职业生活突然转到懈怠而 无规律的离退休生活,人际关系会变化, 社交范围缩小,社会地位下降,极易使老 年人产生自卑感和无价值感,很多老人 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适应性障碍。
王晓丽称离退休是一个正常的且 不能避免的过程,建议老年人“活到老 学到老”,利用很多可以由自己支配的 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一些 文化活动,如阅读、音乐、舞蹈、书法、 园艺、棋类等。
空巢独居:子女应常回家看看
以往我国的家庭模式 是几代同堂,如今许多城市 及农村的空巢老人家庭却 越来越普遍。缺乏子女的陪 伴,老人极易产生孤独感,许 多老人甚至精神萎靡。随着 离退休后的收入减少,会使 很多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较以 前下降。很多老人常年看病 服药,医疗费用会造成很大 的经济压力,也使一部分老 人出现抑郁情绪。
王晓丽认为家人的陪 伴很重要。子女挣钱孝敬 父母固然是好,但是不能忽 略了老人的精神生活,平时 多抽空回家看看,多与他们 交流,尽量满足他们的需 求。一些父母常常为了不 让子女担心自己,电话里可 能会隐瞒自己的身体状况, 如果作为儿女不细心,长期 不回家,恐怕父母病情已经 变得十分严重了。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