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财经 > 阅读新闻

金融扶贫助农“拔穷根”

“金融扶贫政策真是好,政府推行 ‘政银信保’,百姓缺钱不用来回跑,专 心在家里把产业搞。”——这首接地气 的“赞歌”,反映的是贫困户对我市“征 信+扶贫担保+信贷”金融扶贫模式的 真实感受。在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中,我市探索创新金融扶持机制,鼓励 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我市贫困地区产业 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因 地制宜,解决了贫困户发展生产的融 资难问题。据市扶贫办昨日提供的数 字显示,我市金融扶贫取得了实质性 进展,截止目前已发放贷款7350 万元, 超过4900户贫困户受益。

金融“活水”“滴灌”贫困户

市金融工作局、人行河源市中心支 行等单位印发了《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 作方案》、《共同推进金融支持扶贫开发 合作框架协议》等,指导、组织、督促辖 区各金融机构落实好金融支持扶贫开 发各项工作。河源银监分局还为此印 发了《河源银行业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 贫三年攻坚实施意见(2016-2018 年)》,以政策扶持、资金扶持、精准扶 贫、知识扶贫、人才扶贫、联动扶贫“六 位一体”的工作思路,依托“村村通”工 程,引导辖区银行业切实做好扶贫开发 金融服务工作,为贫困地区、贫困人口 提供特惠金融服务。

据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中心支行 最近组织召开的辖区银行机构精准扶 贫工作座谈会透露,截至2016 年年末, 仅全市银行机构发放精准扶贫贷款余 额为1828.29 万元,同比增长44.38%, 贷款对象均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其 中农林牧渔业等经营性贷款为20 万 元,住房等消费贷款为1808.29万元。

多措并举拓宽扶贫钱源

在前几轮扶贫工作中,和平县林 寨镇杨洞村在帮扶单位支持下,通过 “征信+扶贫担保+信贷”模式,推动农 村信用体系建设与“扶贫双到”工作相 结合,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市借鉴杨 洞村的成功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征信+扶贫担保+信贷”模式,鼓励金 融机构凭地方政府或社会团体设立的 扶贫基金所提供的担保向贫困户发放 小额贷款,发挥扶贫基金的杠杆作 用。为此,市扶贫办与邮储银行河源 市分行签订了金融扶贫战略合作协 议,探索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结合模 式,扩大扶贫小额信贷规模。目前,各 县区也计划设立金融扶贫担保基金, 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发展种养提供每 户最高5万元贷款。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积极运用好 扶贫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扶贫 金融投入。人行河源市中心支行向上 级申请扶贫再贷款限额1.4 亿元,累计 发放4 笔扶贫再贷款共0.9 亿元,支持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有 力支持贫困地区三农企业发展,使贫 困户脱贫致富。以广东紫金瑞丰农科 实业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通过申请 获得了紫金县农信社1 笔扶贫再贷款 资金2000 万元,并获得中国农业银行 紫金县支行980 万元的授信支持,用于 建造良种油茶繁育基地,带动贫困户 4225 户、实现贫困户户均年增收入约 3000 元,并服务当地贫困户524 户,使 贫困户脱贫致富。

增资扩股收益用于扶贫

我市积极做大做强地方性法人金 融机构,并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通过 扶贫资金注资、入股方式促进地方性法 人金融机构增资扩股,收益用于扶贫开 发,从而实现金融机构增资扩股与扶贫 开发相结合,打造金融扶贫新模式。连 平县推动扶贫资金入股农信社,收益用 于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效果。

连平县为30 个重点帮扶村共筹资 3000 万元,其中27 个深圳市南山区帮 扶村在南山区帮扶村项目资金中各村 分别出资100 万,3 个市县帮扶村分别 由市帮扶单位和县委县政府出资各村 100 万,通过合法方式入股连平县农信 联社,占该联社增资扩股后股份的 7.5%,预计能得到年15%至18%的股金 分红回报,可确保贫困村拥有一份稳 定可观的经济收入。

本报记者张涛

通讯员欧阳春霞黄惠全



相关热词搜索:穷根 金融


上一篇: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质量
下一篇:全市金融工作会议 今年优先满足首套购房和改善型购房需求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