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应该“世代相传”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河源发展的最大优势。陈仕平 摄
这几天,政协河源市七届一次会议和河源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先后召开,与往年一样,
代表委员声音
好山好水“世代相传”
令闻者震撼
李燕从外地来到河源工作6 年,当 了5 年的人大代表,她告诉记者,这几 年来,她感受到了河源翻天覆地的巨 大变化。
李燕告诉记者,河源是山水城 市,发展必须要突出自身特点,今年 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岭南健 康休闲旅游名城和现代生态山水园 林城市,就很好地结合了生态资源优 势。“ 特别是报告中说要让湖泊常 清、江河长流、山城相依、田园相守 的美好图景世代相传,令人非常震 撼。”李燕说,希望政府加大对万绿 湖的保护力度,将河源的水资源优势 发挥到极致。
好生态犹如健康
不能失去时才知可贵
作为河源电子商务产业园的“掌 门人”,政协委员温东岸在对外推介我 市土特产,通过“互联网+”进军珠三角 市场时,有一个极其深切的体会,那就 是好产品是前提,好生态是基础。
温东岸说,现在我市一些“河源 产”农业品牌在珠三角很吃香,一些外 地客商找上门来也想打河源招牌,以 便更快打入珠三角市场。之所以在珠 三角市场一打出跟“万绿湖”相关的招 牌很吸引人关注,原因就是万绿湖的 好生态是大家公认的。他表示,河源 好生态犹如健康,不要等到失去了才 知道它的可贵。
加强养殖场监管
近年来,我市有关部门对养殖场, 特别是养猪场进行了大力的整治,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政协委员郑伦光 建议,市、县环保职能部门及乡镇政府 要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审批,对存在 排污问题的养殖场,通过加建沼气池、 加建鱼塘等措施达到排污标准,重新 审批发放许可证。同时,积极引导群 众健康发展农村养殖业,共同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
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近年来,自行车这种绿色出行的 方式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政协委 员苏亮表示,我市是旅游生态城市,希 望在道路规划设计的时候多建设自行 车专用道,鼓励人们更多地关注和选 择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力争为保护万绿湖立法
市环保局局长钟壬旺谈到政府工 作报告中浓墨重彩的生态环保内容时 表示,市环保部门未来将在划定生态 红线、构筑环保底线,配合市人大和市 政府推进环保地方立法,抓好规划和 项目环评三方面下功夫。钟壬旺透 露,今年我市初定将在万绿湖水质保 护上进行地方立法。
钟壬旺说,2017 年,市环保局的主 要工作,还是围绕水、大气、土壤进 行。他表示,环保部门将重点保护万 绿湖、东江、饮用水源水质。
做大农村生态旅游
近年来,农村生态旅游成为新的 旅游热点,也是不少贫困村脱贫致富 的新方式。家住龙川县迴龙镇的陈 志兴代表说,农村有许多特色农业和 自然资源,是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的 好地方,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抽空来 农村体验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界的 大趋势。他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农村 生态游的扶持力度,在保护生态环境 的基础上适当开发,把农村生态游做 大做强。
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和平县人大代表黄伟钦表示, 近年来,政府在耕地保护方面做了 大量工作,确保了耕地的有效利 用。接下来,希望政府能继续加大 对耕地的保护力度,结合实际出台 政策措施,做好耕地荒漠化治理,鼓 励农民利用耕种;同时,要加大对侵 占耕地和过度开发耕地等行为的打 击力度。
2017年,环境保护怎么干?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继续实施“绿 化河源大行动”,完成碳汇造林12.88 万亩,完成2605 亩生态景观林带工程 建设,新增一批市、县、镇级森林公园 和湿地公园。
严格实施环保制度:落实最严格 水资源管理举措,全面实行“河长制” 管理;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继续 大力实施“五大治污工程”;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推广新能源 汽车、绿色建筑和建材的应用;
强化区域环保合作:构建东江水 环境“一江同治”格局;完善企业环境 信用评价和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
本报记者 黄冉 刘曦 谢素婵 张涛
上一篇:可免费转乘空港快线
下一篇:确保空气质量健康稳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