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清闲了,但年味少了
“年廿八,洗邋遢”。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年廿四扫房子的习俗,除了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过年环境之外,更含有广大老百姓“腊月扫尘可以扫来福气”的一种美好心愿在里面,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抹不去的过年情结。
一放假,家住时代花园的方瑜也忙活起大扫除的事,她请来钟点工,把小孩送到家婆那里,自己在一旁“顾问”一下。仅一天时间,方瑜就完成了最头痛的大扫除。虽过了个清闲年,然而,谈起童年时期的大扫除,她言辞中都是怀念。
钟点工阿姨在搞卫生。
上世纪90年代
全家总动员年味儿浓
方瑜是80后,老家在东源县一个乡村。上世纪90年代正是她上小学的时光,那时候,一放寒假,孩子们理所当然成了大人们的帮手,除了干农活,寒假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大扫除。
“记忆中,大扫除都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几乎左邻右里都在那几天。” 方瑜说,大扫除的日子可欢快了,是小孩子们一年中最愿意干活的时候。一家人早早起床,把被单洗了,在操场上搭两把椅子晒被褥,家里的桌子椅子,全部搬到河边清洗,在那里,小伙伴们边洗边玩,往往几张桌子能洗一个早上。有时候,方瑜负责在家里拿着长把儿的扫帚把屋顶、墙壁、门窗全部清扫一遍,往往干不了多长时间,长把儿的扫帚就变成了自己最新式的“ 武器”,威风地举着和小伙伴们追逐起来。忙活了一个早上,午饭后,小伙伴们躺在晒得暖洋洋的被子上,晒太阳,打滚,欢笑……“这是最美的时光,现在还能想起被子上阳光的味道。”傍晚,大家还要将全屋的地板清洗一番,将家具重新搬进屋摆放好。
大扫除一般一天是完成不了的,而油漆门窗是最后的环节,方瑜笑着说,最好玩的就是油漆前,爸爸会用旧的报纸给自己做个高高的大帽子戴在头上,就像是饭店里的高级厨师一样,那个独特造型总是让人忍俊不禁。“我其实帮不了什么忙,但也会戴个‘帽子’,跟在父母后面指指这里指指那里,跑着玩儿,一家人能聚在一起,一块忙碌,一起为新年准备,那热火朝天的场面,很有过年的感觉。”方瑜有点怀念那时候的大扫除。
如今
岁末大扫除争请钟点工
成了家,生了娃,家务事成了方瑜想甩开的包袱。以前一家人齐心合力完成的岁末大扫除逐渐变成由钟点工代劳,“小孩子不仅没有参与,连看都没得看,因为那两天,我会把他送到家婆那里去,省得帮倒忙。”对比起自己小时候的大扫除,方瑜这样说。
“平时工作已经很累了,也没机会好好放松放松,实在不希望把短短的休息时间全部浪费在大扫除上。而且,我们搞卫生的能力也确实没钟点工这么厉害,也许搞了半天也没搞干净。”方瑜觉得,自己愿意省下买衣服的钱请钟点工帮忙,元月20 日刚放假,方瑜就找来了钟点工,那时还不是钟点工最忙的时候,提前一天预约就到了。现在的钟点工接受过培训,有专门的搞卫生的工具,比自己搞得更快更干净,一天时间,花了几百块,大扫除就完成得七七八八了。第二天,自己再收拾收拾,过年让方瑜最头痛的事就算彻底完成,可以轻轻松松迎春节了。
春节前夕,钟点工的需求量大幅激增,价位也是一路攀升,但这些都挡不住市民需求的脚步,方瑜说:“我家婆,我妈妈,以前见我请钟点工会嫌我懒,嫌我浪费钱,现在她们也会赶时髦了。”记者了解到,由于观念的更新,如今60 岁左右的中老年雇主也逐渐取代忙碌的“工薪族”,成为钟点工服务的一大群体。
本报记者 郑婷影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