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联合信用惩戒力度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无处逃遁
本报讯 记者 苏远龙 通讯员 邹颖 幸得女子中队民警救助宵加快“智慧法院”建设,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破解在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阶段出现的瓶颈性难题。 25 日,我市召开加快解决执行难工作推进会,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完善查控一体化功能,确保查到财产可以同步采取控制措施,防止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提升执行的成效。
今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3439 件,执结1570 件,执结率 45.7%,执结标的2.92 亿元,实际执行率46.3%,各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市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彭定邦在会议上指出,近年来,全市法院70%的案件需要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案件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规避执行、抗拒执行情况时有发生,干扰阻碍执行手段层出不穷,严重制约了我市法治建设进程。解决执行难、加大对失信被执行人的联合信用惩戒力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无处逃遁,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价值导向,有利于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有利于树立文明有序的城市形象。
当前,河源深入推进“五个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加快解决执行难问题提供了有利契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牢把握当前难得的新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健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解决执行难的长效机制。对拒不履行债务和拒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提拔使用、评优晋级、表彰奖励,并依纪依法追究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各级党委对拒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插手、干预、阻挠法院执行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坚决进行通报和查处。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