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扎根基层的群众“贴心人”—记基层妇女主任邹新华

在东源县蓝口镇乐村,有这样一位妇女干部,7 年多来,她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基层妇女儿童工作中,用执着和敬业,无怨无悔地谱写了基层妇联工作的新篇章。在今年换届,她实至名归,第3 次被选为妇女主任,她就是48 岁的“华姐”邹新华。

近日,记者走近邹新华,了解她7 年多来在基层妇女主任工作中的辛酸和快乐。

“当妇女主任是要被骂的”

记者在蓝口镇乐村村委办公室见到了邹新华,但邹新华说,她的工作地点不在办公室,更多的是在路上,在农妇家中。

在农村,妇女主任主抓计生工作,计划生育,曾被称作是“天下第一难”,对于这个工作,邹新华直言:“以前,当妇女主任是要被骂的。”原来,有时候村民不理解,甚至将她拒之门外也时有发生。但邹新华并没有知难而退,她从统计已婚妇女、育龄妇女数据开始,到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法规、政策,常常是不做通工作就不罢休。

“一开始,她们骂就骂,我笑脸相迎,后来,她们就不好意思骂了。”邹新华性格开朗随和,她说,以心交心才能让村民转变观念,计划生育工作也就好管理了。邹新华开展工作立足于“情”字和“理” 字,把爱心植入了群众的心坎上。对待“弱势户”,她百般呵护,真心关爱;对待“蛮横户”,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待“家族户”,她一颗公心,守责如山。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滋润着村民的心田,温暖着群众的心窝。

邹新华不仅做好计生工作的传、帮、带工作,还把自己当成育龄妇女的大姐、知心朋友,用真心与她们相处。邹新华对村里每家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她经常深入到育龄妇女家中,看看有没有需要帮着解决的困难,有什么投诉,邹新华都尽自己的能力解决。2012 年的一天,村中有两个妇女因两家小孩打斗的事产生矛盾,还发生了肢体冲突,刚刚上任的邹新华第一次遇上这样的事,只好拉上丈夫一起去调解,避免了两个家庭的流血事件发生。

在村里,邹新华的热心肠人人知人人赞。哪家的电话不通了,电灯不亮了,电视看不清了,邹新华随叫随到;村里留守老人多,她帮老人上街办事,陪老人去医院看病。采访中,每走到一处,村民们都亲切地唤她“华姐”。

“张叔,我来了!”邹新华所在的村有位82 岁的五保户张书棠,行动不便,早在她没当妇女主任之前,她就经常关照这位老人家,这一次,她又送去了柴火。张书棠老人坐在椅子上,握着邹新华的手表示感谢,他说:“我烧火的柴,全是阿华送来的。”

以身作则当好媳妇

当妇女主任,除了做好工作外,还要引领农村妇女当“好老婆、好女儿、好媳妇”,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在这点上,邹新华以身作则,村里的多数妇女对她竖起了大拇指。

邹新华的家庭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六口之家,自结婚后,邹新华主动承担赡养父母的重任。近10 多年来,公公年老体弱、高血压、眼睛白内障手术住院、直肠炎住院,都是她两夫妇轮流护理直至康复。

2015 年8 月4 日,邹新华的婆婆洗澡时不小心摔倒,腰椎严重性骨折,瘫卧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着82 岁高龄的婆婆,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邹新华都细心地照料着婆婆,为她洗脚、擦身、端屎尿、喂药、喂饭,累得满头大汗。为了给老人增加营养,她夫妇俩省吃俭用,给老人买牛肉、煲鸡汤。一年后,老人终于能站起来行走了,可是,还没走得利索,老人家又摔倒了,至今仍时刻要人护理。“没办法,作为晚辈,我们只能尽力了。”邹新华这样说。

邹新华一家和睦生活的同时也不忘帮助他人,她丈夫的大哥英年早逝,嫂子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困难。邹新华夫妇经常接济嫂子,得知侄子结婚没钱,她就跟朋友借来一万元给侄子操办婚事。

本报记者 郑婷影



相关热词搜索:贴心人 基层 群众


上一篇:第一届广东省文明校园名单出炉 我市两所学校成“省字号”
下一篇:强化长效管理,巩固提升创文成果 为居民打造美观方便的生活环境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