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连平县绣缎镇金溪村驻村工作队力助全部贫困户年底前实现脱贫

阅读提示:

“你尝尝,这腐竹味道如何,有没有超市里的好吃?”9 月27 日,刚到连平县绣缎镇金溪村向东小组贫困户曾俊生的腐竹加工作坊,曾俊生就端出刚出锅的腐竹让记者品尝。纯手工做的腐竹味道果然大不一样,闻之,有股浓浓的豆香味;食之,口感极好,让人回味无穷。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黎超说,千万别小看了这一腐竹加工作坊,它让曾俊生一家的月收入超过 8000 元,今年年底,曾俊生完全可以脱贫了。

金溪村地处绣缎东南部,人杰地灵。古时曾有条小溪穿村而过,落户的客家先祖对这条溪寄以厚望,希望能富起来,故命名为金溪。可是,多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金溪变“金”溪一直是个美丽的梦想。由市委政法委、市体育局和市地税局三个单位对口帮扶下,这一梦想将变成现实。黎超告诉记者,金溪村精准扶贫户67 户211 人,帮扶第一年,即2016 年已有28 户贫困户66 人通过帮扶实现脱贫,截至目前,没有一户再次返贫。包括曾俊生在内,今年年底前将力争让剩下的39 户145 人全部实现脱贫,金溪将蜕变成“富溪”。


贫困户曾俊生(右二)介绍腐竹生产情况。

腐竹上马“断穷根”

曾俊生今年40 多岁,一家有6 口人,虽然妻子徐金梅贤惠也勤劳,然由于疾病的原因,一家人陷入生活的困境。在去年进村入户调查摸底中,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黎超、工作队长刘丁华了解到他家的困境,积极支持他家靠制作腐竹来走上致富路,鼓励夫妻俩到和平县合水镇学习腐竹制作技术。在工作队支持下,今年3 月4 日,曾俊生的腐竹加工作坊开业了,这也是全村第一个腐竹加工作坊。他家出产的腐竹全部由手工加工而成,不添加任何色素,故味道鲜美,在深圳市场供不应求,一般存量达到 250 公斤后,就由人专门到家里收购后运到和平汽车站,再转运到深圳销售。一般晚上装货,早上就可走上深圳市民的餐桌。好腐竹当然能够卖得起价,他家的腐竹仅批发价每公斤就达到50元。

腐竹上马让曾俊生一家“断”了“穷根”,也让曾俊生增强了致富的信心。最近,他还专程从网上邮购东北黑豆,尝试加工成腐竹销售,效果还不错。如今腐竹作坊的生意可谓红红火火,因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两个月前,腐竹作坊的锅灶也由原来的6 米扩增到了现在的9 米,产量也从每日产出的60 公斤增加到75 公斤。现在他们一家的月收入已经可以达到 8000-10000元。

力争年底前全部脱贫

像曾俊生一样,红星自然小组贫困户曾秋泰也是因为家里人口多而致贫。今年44岁的曾秋泰,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依靠当地丰富的山场资源,养殖黄牛规模扩大到12 头,按照目前市场价,一头牛养至一年以后至少可以卖到六七千块钱。以前家里人口多,他又不会技术活,靠到附近村庄打临工为生,长久的生活压力让他沉默寡言。如今牛养起来了,他也开朗了许多,像变了个人似的。他为人勤奋,多年养牛也掌握了一定的防疫技术,目前还成了金溪村的防疫员,每年也可增加4000多元的收入。

据悉,金溪村有12个村民小组,共 426 户、2236 人,全村精准扶贫户有 67 户211 人,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 元。黎超、刘丁华说,去年帮扶第一年,即2016年已有28户贫困户66人通过帮扶实现脱贫,截至目前,28 户没有一户再次返贫。包括曾俊生在内,今年年底前将力争让剩下的39 户145 人全部实现脱贫,金溪将蜕变成“富溪”。

年底告别“泥巴路”

其实,对于曾秋泰来说,喜事远不止这一件。由于新盖的房子还没有装修,他现在全家人暂时借住在位于瓦厂的哥哥家里。家里3 个孩子在绣缎上学,由于村道未实现硬底化,校车一般只能把他家孩子送到天宝第,从天宝第到瓦厂1 公里的土路要自己去接送,晴天一身灰,雨天更是一身泥,苦不堪言。按照村里规划,从天宝第到瓦厂的1 公里村道最近就要动工建设,计划在年底建成晴雨路,路宽3.5 米,再加上路基部分,总宽度将达到4.5 米,100 米远建一个会车点。曾秋泰说,接送小孩子方便多了,到时校车也可以把孩子送到家门口了。

包括天宝第到瓦厂这一段1 公里的村道在内,金溪村计划年内在全村修建晴雨路达6.82公里,在全村全面消灭“泥巴路”,结束村民走“泥巴路” 的历史。目前村道建设招投标工作已完成,总投资达380万元,其中争取政府及上级部门每公里支持18万元,其余则由扶贫单位帮一点,村里自筹一点。说起这些,金溪村支部书记曾权生说,当地村民也积极支持村道建设工作,修路所占用的田地、山林基本是一路“绿灯”,都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这也极大地推动了村道建设项目的顺利展开。

新农村建设强势推进

金溪蜕变成“富溪”,已不再是梦,然驻村工作组看得更远。除着手开展晴雨路建设工作外,驻村工作队还计划依托天宝第,围绕近百亩百香果园建设3 公里的环形绿道,还计划建设全镇最大的村级广场。

据悉,《金溪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规划》今年3 月启动,仅仅用时3 个月就完成了编制,为金溪村未来的发展制订了蓝图。记者注意到,其核心区规划将村里为数不多的古屋——天宝第打造成曾氏文化教育基地。该村计划依托紧邻镇墟的优势,在村入口碑坊处建设面积达 1000 平方米的村级公园。不仅如此,今年上半年,该村还完成了村文体广场规划、预算和招投标,规划建设“农村庄园+体育绿道+旅游服务” 式的农村庄园,在种植地周边规划建设3 公里健步绿道和文体设施,向村民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增强村民身体素质。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欧阳春霞



相关热词搜索:金溪 富溪


上一篇:槎城志愿者让长假充满温情
下一篇:他们用执着坚守,换我们路畅人安 双节期间发生在河源的感人故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