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职业系列报道 | 用手帮他们走出无声世界
语言与声音是表达与传递内心真实情感的两种载体,但是有一种特殊的孩子,他们自小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也无法用言语表达情绪,这些聋哑孩子们就如同“折翼天使”一般。同样也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教师,上课交流时,只能靠手语进行教学,他们用双手打开聋哑孩子的内心世界,呵护着这群折了翼的天使,他们的肢体语言在无声处却显得格外动人。
走进市博爱学校的课室里,语文老师刘燕正在用手语给孩子们上课,已经接近期末考试,上过的古诗她都要一遍遍地给孩子们进行复习。2014 年9 月份,家乡在内蒙古的刘燕从南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没多久,就只身来到河源,成了该校一名语文教师。
很多人看不懂手语,也不了解用手语向聋哑孩子授课的艰辛。刘燕说,手语教学比正常教学要复杂许多,有时候书上的文字用手语进行翻译,在备课时要多次翻阅手语手册,“可以说同样是老师,别人会的我们也会,但是我们会的可能其他老师做不到”。
对于手语老师来说,寒冬时候最难将息,因为每当上课时,为了避免孩子们注意力分散,他们总要“净手”(双手不带任何装饰品),有时候天冷,一节课下来自己的双手手已经冻得没有感觉。尽管如此,但刘燕却说,当自己用双手教会这些特殊孩子读懂知识,去打开他们的心灵的时候,自己也在跟他们共同成长,也在收获着幸福。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这些手语老师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多数都与自己的经历有关。就如同刘燕,高一时她到银行取款,碰到一位聋哑老人,因为不懂得ATM操作,老人用手语与刘燕交流,但刘燕花了不少功夫才从手语中读懂老人的意思。也正是这次经历,让刘燕大学填报志愿时不顾家人反对,毅然选择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刘燕才明白原来手语教学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在经过许久的坚持,她才与其他老师一样,从实际教学中摸索出门道。
如果不是这群手语教学老师,失聪孩子们就无法与人交际和交流思想。有人说他们从事的是“无花果”的职业,但他们却不后悔当初的选择,辛苦工作并享受这个过程。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