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年味 | 从温饱到健康养生 新春送礼折射时代发展

春节是走亲访友、叙旧话新的好时机。而拜亲访友,自然离不开所带的礼品。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走亲戚的礼品也在不断变化。那么,到底有哪些变化呢?记者就此采访了市民郭阿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自制食物是送礼佳品

“过年送礼是头等大事,以前没钱大家的礼品都以自己制作为主。”已接近耳顺之年的郭英,是土生土长的河源和平客家人,在她的印象里,青年时代是一个仅限能温饱的时代。过年,作为一年最重要的节日,每家每户都要提前准备好走亲访友的礼品。这些礼品,以自己制作为主。

郭阿姨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人送礼主要包含“油果”等自制小吃,宰杀自家养的鸡、猪,选择其中一小部分,几乎没有礼品是购买的。而鸡肉和猪肉也不是一起给的,多数时候只选取一样,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庭有时会两种肉类同时赠送。与此同时,送的礼物还包括“利是”,主要是送给老人和小孩,金额以2元、5 元为主。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

肉类糖果唱主角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所送的礼品发生明显变化。除了同样赠送“油果”等自制小吃外,市民赠送的肉类更加丰富,量也更加大了。

郭阿姨告诉记者,此时,“油果”已经不再是礼品的主角,而是被整只的鸡、整条的猪肉、整条的鱼等所替代。去父母家里,多是“左手一只鸡,右手一条猪肉”,另外加上购买的糖果、饼干等;去姐妹兄弟家,可选择鸡、猪肉、鱼中的一两样,另外带上“油果”或者糖果、饼干等。而这时包的红包,也从2 元、5 元上升为5 元、10 元为主,部分人家还会包20元的“大利是”,然后按照亲疏远近发给对方家中的老人和小孩。

如今

水果营养品体现心意

现在,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小镇,人们的需求也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转变,大家更加关注的是健康,是享受生活。这种变化,也体现在过年的礼品上。

“这一箱牛奶、一箱水果,还有烟酒、氨基酸都是女儿带来的。”这是大年初二上午,郭阿姨的女儿、女婿来到她家里,送给她家的礼品。郭阿姨说,自己这几年送亲朋礼品也主要以水果、牛奶、营养品为主,“以前会送10块钱的鱼肝油,现在送贵一些的营养品。”她说,几十年前,家人很少吃水果,把水果当礼品送人更是少之又少,如今过年,几乎去每个亲戚好友家里都要提上一箱苹果,或者是带上一袋橘子、两个柚子之类的水果。鸡、猪肉等肉类,已经很少会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

本报记者 刘影丽



相关热词搜索:时代


上一篇:春节假期治安稳定,秩序良好 市区“两抢”零发案
下一篇:来自陌生人之间的患难真情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