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加快金融科技创新
中国银行加快金融科技创新
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近年来,中国银行密切关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技术与场景、业务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实现科技赋能,促进产品与服务向综合化、智能化、移动化发展。
依托手机银行
打造移动服务平台
中国银行通过引入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不断丰富手机银行服务场景,让客户实现“一机在手、共享所有”。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图像识别、生物识别等技术,中行手机银行先后推出全流程线上秒贷的“中银E贷”,基于全球资本市场的智能投资顾问“中银慧投”,以及二维码首付款、人脸识别、语音导航、手机盾等系列功能,实现了服务与体验的双提升。
2018年上半年,中行手机银行月交易客户数1393万户,同比增长71%;月活跃客户2400万户,同比增长64%;手机银行交易额累计8.32万亿元,同比增长75%,整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推广智能柜台
助力网点转型
中国银行智能柜台以客户服务场景为核心,打造客户自主操作加银行辅助审核的新业务模式,覆盖33大类132个服务场景,并将进一步丰富柜台设备形态。2018年3月,中行推出面向移动营销拓客的移动柜台,后续还将陆续推出理财版柜台、现金版柜台,丰富对公、现金、理财等业务场景。
对接第三方平台,主动融入场景生态。基于中银开放平台提供SDK嵌入服务、API专线接口服务、公共H5功能服务,中行正在推进与东方财富网、腾讯微信平台、途牛、去哪网的相关业务对接等多个外部合作项目,进一步拓展获客渠道,丰富服务场景。
搭建智能风控
提升防控能力
中国银行利用实时分析、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内外部数据,通过对客户、账户和渠道的综合分析,进行客户资金流监控、优化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识别潜在违规客户,已初步构建覆盖实时反欺诈、智能反洗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领域的全方位、立体化智能风控体系。2017年12月,中行投产新一代网络事中风控项目,截至目前,已累计监控交易数亿笔,拦截欺诈交易数千笔,避免客户损失数千万元,为用户提供全方位且实时高效的反欺诈服务,保证用户资金安全。
打造全球一体化体系
促进海内外协同发展
2018年4月,中国银行海外信息整合转型项目港澳批次投产,标志着中行历时6年、覆盖6大洲、50家海外机构的海外信息系统整合转型项目成功完成,为中行全球客户提供更加完善、高效、多元的优质服务奠定坚实基础。
该项目从渠道、客户、产品、管理信息等方面形成支撑海内外一体化、可扩展的信息系统平台,建立了一套支持海外机构业务发展并灵活满足各地监管要求的IT架构体系,提供了面向新设海外机构的快速“菜单式”系统建设方案。中行充分利用新技术在全球范围进行金融创新,年内还将计划在新加坡设立首家总行级创新研发基地,将国内创新体系向外延伸,开辟集团创新、全球创新试验田。
探索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激发组织创新活力
据悉,中国银行将着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在3-5年内,实现集团具备科技背景人才占比达到10%,重点加强产品经理、数据分析师、客户体验师、互联网安全专家等人才储备。此外,中行将推动建立三级创新管理体系,未来2-3年内在海内外重点地区建立5至8家总行级创新研发基地。
中行提出,未来将大幅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在常规科技投入之外,每年投入科技创新研发的资金不少于当年营业收入的1%。今年,中行还计划全面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开辟金融科技发展的全新道路。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