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建设幸福和谐新河源

全面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

阅读提示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致 力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旅游向全域旅游 的转变,努力打造河源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省级旅游度假区巴伐利亚庄园一角。本报记者 陈仕平 摄

作为旅游城市的河源,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态健康休闲 旅游业,扎实推进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市,推进‘旅游+’跨界融合”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对 旅游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连日来,记者采访与旅游行业息息相关的对象,其中不乏有 旅游企业代表、导游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市如何推动旅游业发展提出了看法。

陈仰天:

以“龙头”带动全市旅游 产业发展

作为长期奔赴在旅游行业一线、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陈仰天表示,随 着打造岭南健康休闲旅游名城的推 进,我市的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不断提升,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 乡村振兴战略的理念,再一次为河源 的经济发展吹响号角。

陈仰天认为,河源拥有丰厚的旅 游资源,为使我市旅游产业形成规模 发展,建议全市旅游一盘棋,以“万绿 湖”这面大旗为龙头,各县区紧密牵 引、互联共享,共建具有河源特色的全 域旅游发展之路。如各地将景点命名 为“万绿湖·xx 景区”的形式,以龙头 带动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

陈健萍:

整合生态优势资源

陈健萍是我市一家旅行社的负责 人,她认为,发展全域旅游和乡村旅游 对于河源而言是一个好契机。河源除 了具备有一线城市不具备的部分可开 发资源外,也有丰厚的自然生态资源。

“乡村旅游要全力推动,那就要总 体规划形成规模,这个时间段至少要 几年”,陈健萍说,如今一线大城市的 品牌景区以人造景区为主,而以生态 旅游为主题的乡村游、亲子游受到越 来越多大城市游客的青睐。未来乡村 游、民宿等这些产品将会受到更多人 的喜爱,所以河源应该借助这样的契 机,先把各县区的生态资源整合盘活, 再规划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陈羽:

加大休闲健康旅游业投入

“河源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自 然旅游资源丰富,以万绿湖为中心的 旅游资源也非常受欢迎”,作为旅游企 业负责旅游线路设计工作的陈羽说, 目前我市部分旅游企业已经开始往万 绿湖附近的村庄设计旅游线路,附近 也开始建起了很多特色民宿。河源春 季赏花,夏季漂流,秋冬季泡温泉,她 认为,我市旅游部门及旅行社可以大 力宣传,特别是可借助丰富自然资源 及红色教育基地,大力推广乡村旅游 及红色旅游等。

另外,陈羽也提到,河源旅游从业 人员也要提高服务意识,例如酒店、餐 厅、旅游景区、包括导游等,都需要多 参加一些正规培训,个别景区可增加 更加人性化的公共设施,从多方面提 升河源全域旅游的发展。

记者手记:

全域旅游需要特色与创意元素

众所周知,河源生态旅游资源多, 但也不集中。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 推进,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这些生态资 源的利用,乡村旅游也开始遍地开花。 但这些旅游质量却参差不齐,就拿乡村 “家庭式温泉”来说,利用方式大致相 同,没有新意。如何突出特色与创意, 成了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思考的问题。

乡村旅游可以说是全域旅游的一 个分支,看似简单的字眼,但背后却蕴 含着大学问。用什么吸引游客到乡 村、到了乡村该玩些什么、如何保证还 有回头客,这些方方面面都需要去深 思。记者认为,乡村旅游甚至是全域 旅游都需要人才的注入,以文化创意 人才队伍充分挖掘文化元素,适当嫁 接其他文化,打造乡村文化旅游平台, 形成本地特色及创意。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相关热词搜索:示范市


上一篇:“广东省旅游工作先进集体”名单出炉 我市两景区获省级荣誉
下一篇:迎接春运相关部门准备好了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