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独臂汉子撑起致富“一片天”

春耕伊始,万物复苏。日前, 记者踏访连平县绣缎镇金溪村,在 一高达3 米的塑料大棚里,一畦畦 翠绿色的番薯叶,鲜嫩水灵。一个 客家汉子正在大棚里忙活着,割 菜、装筐,整个动作一气呵成。令 记者惊讶的是,他竟然只用一只手 就干成这些事。他就是村里昔日 的贫困户,今日的种菜专业户曾贵 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上 月,他还获得了5 万元的政府贴息 银行贷款,计划扩大种菜规模。

因事故痛失右臂

今年38 岁的曾贵祥性格开 朗,头脑活泛,曾外出珠三角打过 工,创过业。后来,进工厂务工,一 次意外事故令他险些丢了性命,右 臂永远地失去了。


畅想着未来的美丽生活,曾贵祥(右)笑逐颜开。

古语有云,大难不死,必有后 富。事后,曾贵祥没有报怨命运的 不公,还给自己鼓劲打气说,像那 样的事故,能拣回一条命已经算不 错了,怎么能奢求更多呢?他挺了 过来,并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 度过了那段人生最低迷的时期。 2016 年4 月,精准扶贫帮扶工作 队到家里走访后,曾贵祥调研了多 个项目,决定通过种植大棚蔬菜来 脱贫致富。在驻村工作队投入 4.7 万元的基础上,曾贵祥配套2 万元建了总面积达700 平方米的 防虫害蔬菜大棚。

只为产一棚“好菜”

由于刚喷过水,大棚里一丛丛 番薯叶显得水灵灵的,格外惹人喜 爱。曾贵祥说,这一个标准大棚8 米宽、30 米长,高有3.5 米,目前 有两个,由于大棚面积小,找附近 专业做大棚的,都不愿意接活,只 好自己上网查找,看大棚是怎么搭 的,最后在家人的协助下才把棚搭 好。建棚不易,种好菜更不易。才 开始种时,他引进了一些种菜基地 常用的立杆式节水灌溉设施,后来 发现管道埋在地下,给锄地拔草时 带来很大不便。

一次,曾贵祥偶然在网上看到 一些花木基地实行半空悬挂式喷 溉设施,就自己动手研发了一套 “一管两用”半空悬挂式喷溉设施, 一条管道既可以喷水,又可以喷沼 液,随时可以调整。如今他家1 亩 多大棚,施肥灌溉都实现了半自动 化操作,目前他正在研究手机自动 化操作大棚。除此之外,他还利用 灯光、粘虫板等物理方式诱杀害 虫,只为产出这一棚“好菜”。

把菜卖到城里去

记者注意到,与本地一些番薯 叶相比,曾贵祥家大棚里种植的番 薯叶长势更加均实,更加鲜嫩。曾 贵祥解释说,这是去年9 月份从湖 北武汉引进了菜用番薯叶,供给市 场上销售,价钱很俏,鲜嫩、爽口, 可反复收割,种植长达半年左右。 据一些资料介绍,番薯叶含有丰富 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 等,营养成 分比菜花、芹菜还要高,所以又叫 “蔬菜皇后”“护国菜”“长寿菜”。

由于是用自家产的沼液做底 肥,番薯叶质量相当好,运到绣缎 墟集上,每公斤卖到10 元,仍然被 抢购一空。仅这一棚菜用番薯叶, 曾贵祥家每天至少有100元收入。 他说,目前仅在本地墟集销售,还想 扩大规模,把菜卖到河源市区去。 大棚里的一些老菜叶也没有浪费 掉,曾贵祥尝试养草鸭、喂鱼,效果 还不错。去年年底不少市民专门到 他家买鸭和鱼置年货,近百只草鸭、 一百斤塘鱼销售一空。目前他家存 栏还有80多只草鸭,老屋前的鱼塘 里也是鱼跃人欢。

脱贫并非偶然

“福临家门万事新,喜居宝地 千年旺。”曾贵祥家门口一副对联 格外引人注目。对于曾贵祥一家 来说,凭借种大棚蔬菜,全家的变 化是巨大的。2017 年,看到种菜 效益不错,在外地工厂务工的妻子 也辞工回家帮忙,目前收入比在工 厂里要高许多。房子由平房建成 现在的两层半“小洋楼”,目前正在 装修。顺利的话,今年6 月一家人 可入住新房。

幸福是干出来的,曾贵祥一家 的脱贫就说明了这一点。谈起这 一脱贫奋斗过程,曾贵祥感慨颇 多,以前只知道赚多少钱,生活达 到什么品质才算幸福,现在知足常 乐,每天过开心一点就是幸福,从 人生的低谷走出来,他更加明白了 幸福的真谛。曾贵祥说,人没有目 标犹如行尸走肉,他也有自己的奋 斗目标,就是让自己一家人生活得 更好一点儿。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热词搜索:汉子


上一篇:加强民政服务机构消防安全管理
下一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免费筛查、复查活动报名进行时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