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扶贫要扶起骨气来

扶贫要扶起骨气来

——记贫困户张桂强的脱贫故事

“我要富起来,再帮助村里其他人脱贫致富!” 2018 年春节后,在江东新区古竹镇双坑村召开的扶 贫座谈会上,张桂强竟然说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 这在双坑村很多村民眼里,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因为过去的张桂强总是畏畏缩缩,连抬头跟别人说 句话都不太敢。

自己体弱,儿子要上大学,女儿脑部残疾,这一 切压弯了张桂强的脊梁,让他的生活充满了灰霾。 经过严格筛选,张桂强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扶 贫干部们开始了对他家的帮扶。在这两年里,张桂 强顺利脱贫,但比起经济状况,变化最大的是张桂强 的思想状况,他变被动接受帮扶为主动奋斗,用勤劳 的双手自力更生,过上了幸福生活。

没有骨气怎么帮都没用

记者来到张桂强家时,他正 拿着一把小铲子给自己家的房 子抹水泥,身上穿着一件蓝色旧 衣服。听到村干部说是记者来 采访,他急急忙忙想要回房换件 日常衣服,被村干部阻止了。随 后,他拿出一张纸来,上面写着 以“阳光惠民”为题的四十八字: 科学帮扶,星网到家;阳光法律, 照亮农家;文明知识,来到乡下; 种养技术,农村开花;精神引导, 钱物帮助;初心为民,人民感 谢!拉着记者的手,张桂强对自 己写的这首诗进行了详细解说, 连连感叹扶贫带来的好处。


张桂强准备给散养在荔枝园里的土鸡添水。

张桂强今年已经61 岁了,年 轻时头脑灵活、勤劳肯干,但自 从小儿子夭折、领养了一名脑部 残疾的女儿后,他的生活越来越 窘迫,“以前不敢看人,不敢说, 不敢想,做什么都没有力气,拖 时代的后腿!”

扶贫先扶志,这一点,张桂 强非常认同,他说:“扶贫要扶起 骨气来!要是没有骨气,那就是 扶不上墙的烂泥,怎么帮都是没 用的。”在这两年里,扶贫干部多 次上门探访张桂强,给予他物质 上的帮助,对他做思想工作,逐 渐改变了他的思想,让他的精神 再次振奋起来。至今,张桂强还 记得干部们对自己说的那些话: 我们要跟着时代走,原本就落后 的贫困户要与全国人民一同实 现小康,那就更要努力,要跨步 发展!

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

扶贫干部进驻村里后,经过调 研,确定了土鸡养殖的产业帮扶道 路。每户贫困户都从村委会领回 了100 多只鸡苗,累计下来,这两年 村里给每户贫困户发下了200 只鸡 苗。为了解决销售问题,双坑村成 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统一销 售,打开销售渠道。

张桂强一开始对养鸡信心不 足,他将信将疑地把村里发的鸡苗 养大了,最后100 多只土鸡卖了上 万元,给家里增添了一大笔收入。 现在,张桂强养的鸡就远不止100 只了,除了村里发的鸡苗,他自己又 购进了500 只鸡苗。他说:“以前自 己养10 只、20 只都算多了,现在养 鸡以成百上千来计。同样,以前收 入以百计,现在年收入以万计。”

靠着养鸡,张桂强把儿子的学 业供起来了,让家人过上了好日 子。目前,张桂强正在翻新自己家 十几年前建起的砖房,还打算把房 子再加建一层。

现在的张桂强精神振奋,每天 早早起床喂鸡、打扫,翻新房屋, 忙个不停,日子过得充实而幸 福。他说,自己对脱贫致富非常 有信心,也希望人人都能富起来、 阳光起来!

本报记者 杨容

 



相关热词搜索:骨气


上一篇:新能源车号牌正式启用 挂牌更便捷,市民齐点赞
下一篇:点亮星空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活动举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