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剃头到美发,看人们如何“改头换面” 40年变化从“头”说
“师傅说我剪个BOBO头会显得人年轻且精神。”“发型师说我的脸圆润,肤白,很适合烫头发,再染个色,会显得更加有气质。”……在市区客家文化公园西门,记者见到了54岁的市民曾秀红和她的姐妹们在讨论着发型,谈及40年前理发的情景时,曾秀红深有感触地说,过去,理发很难,几个村才一个剃头师傅,要理发就要等师傅轮着上门服务。
一个剃头师傅4种发型走天下
40年前,剃头师傅是很受村里人欢迎的行当。曾秀红依然记得,当时男人们的发型有4种,一边倒的西装头、中分头、平头以及光头;女孩子大多是扎着辫子,或者剪一个齐肩齐留海的短发。
“那时,好几个村的‘头’都是由剃头师傅承包的,剃头师傅每天走村串户,只管帮人剃头。”曾秀红说,剃头师傅理一次头发,大概是两三分钱,一些比较穷的人家,则拿家里的米、黄豆去代替理发的费用。剃头师傅走到哪,拿着小铃铛一摇,村民一听到铃铛响,就会带着孩子排队剃头。过去,有一个很出名的谚语,叫剃头挑子一头热,说的就是剃头师傅一头挑着剃刀、手工推、篦子、梳子、毛巾,另一头是脸盆、板凳、火炉之类的物品。
男性头发理得好不好,全靠剃头师傅的手上功夫;而女性头发好不好看,取决于自己的手上功夫好不好。曾秀红回忆道,当时,在村里剃头的师傅一般是男性,男女有别,再加上当时的卫生条件差,一般女性的头发比较多,容易长虱子,剃头师傅怕自己的理发工具沾上了虱子,传染给其他人,影响声誉,所以,轻易不给女性理发。
美发店遍地开发型越彰显个性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乡镇开始兴起理发店,开店的一般是夫妻搭档,男男女女开始把自己的“头”交给了理发店,而此时,一些简单的洗剪吹也潜移默化地进入了人们的生活。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环境漂亮、气派的美容美发店越来越多,人们对头发也从洗剪吹的需求变成了个性、健康、养生、美容于一体的追求。
“现在,我们去理发店理发不单单是剃个头,剪个发,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对自我生活品质的追求和提升,从洗头到洗脸,到按摩放松,再到做发型,要求不断提高。换个造型换种心情,发型师也会根据你的形象、发质、皮肤,建议你怎么去做造型和保养,并且在追求健康美丽的同时,还会告诉你怎样驻颜有术。”曾秀红说。
如今,走在大街上,女性已经成为美容美发行业的最大消费群体,很多年轻的女性把头发的变化当作展示自身魅力的标志,每个人都铆足劲在头上下功夫,今天顶着一头飘逸的长发,明天就变成了挑染的微卷长发,后天又是齐肩或短发,而头发上的颜色几天一变,或一头几个颜色,形象多变,让你目不暇接。为此,曾秀红感慨地对记者说,从“头”见变化,过去墨守成规的头发转变成了个性释放的发型,美发成为现代人追求品质生活的方式之一,足见,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也越变越美了。
本报记者 吴文婷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