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街头一聋哑老人疑似迷路 志愿者及民警热心救助送她回家
本报讯 记者 苏远龙 “奶奶不要着急,我们已经报警了,警察马上就到,等下警察会送您回家的。”这是发生在前日,河源市卫生学校志愿者进行交通文明劝导中的一个感人镜头。
前日16时许,河源市卫生学校17护理14班的志愿者吴惠燕、刘梅荃、韦微正在市区红星路交大同路红绿灯路口劝导行人、非机动车车辆按交通规则出行,心细的她们发现身旁有位老奶奶带着一脸迷惘的神情左右张望,便主动上前去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老人一见志愿者过来,马上从口袋拿出了一张纸条和一张照片,一边指着照片,一边指着纸条的手机号码。志愿者这时候才知道,这位老奶奶原来是一个聋哑人。
志愿者尝试着跟老人沟通,指着老奶奶手中的照片问,照片中跟您合照的是您儿子吗?老奶奶连忙点点头。志愿者再问道,纸条的电话号码是您儿子的吗?老奶奶再次点点头。志愿者马上掏出手机尝试着拨打纸条上面的电话号码,按完号码才发现,纸条上写的号码只有10位数,无法拨打。
无法联系上家属,老奶奶怎么回去呢?3位志愿者商量后,决定拨打110报警电话,让警察过来处理。3分钟后,市巡警支队一中队的巡警到达现场,他们一下车就认出了这位老奶奶。巡警告诉记者,这位老奶奶是东源县灯塔镇人,疑似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她经常从灯塔坐车来到市区,手里拿着一张照片到处跟人说,她要找她儿子回家,其实她儿子在灯塔的家中。随后,巡警通知了兴源派出所到现场处理。
值班民警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后,开车把老奶奶送到新城汽车站,买好车票把她送上了开往灯塔镇的班车,并一再嘱咐司机,到了镇上以后,帮忙联系老奶奶的家人,接她回家。
据了解,河源市卫生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志愿者队伍建设,把志愿服务当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和形式,精心组织实施“义务献血”“服务进社区、进学校”“义务交通疏导”“街道义务清洁卫生”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使志愿者们将活动转变为一种自觉行动,用自己的行为和方式,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