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孝老敬亲成就“最美”好家风带动大文明——记源城区“最美家庭”刘淑英家庭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历史长河中,不少“孝子”的故事千古流传。人人都知道要对父母长辈孝顺,但能以实际行动贯彻始终的人又有多少呢?日前,源城区埔前镇圩镇社区的刘淑英一家被评为2019年源城区十大“最美家庭”,正是因刘淑英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回娘家照顾父母,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良好家风家训。


刘淑英与父母合照。

“常回家看看”已成为习惯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但对于刘家老两口来说,刘淑英这个女儿就像从未离家一样。刘淑英发自内心地认为,孝敬父母是每一个做儿女应尽的义务,天经地义。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但她每天都要回娘家至少一趟,帮父母洗碗拖地,陪父母聊天谈心,让“常回家看看”不再只是一句表达憧憬之情的歌词。

刘淑英是埔前镇中心小学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在五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弟弟长期在外工作,姐妹们远嫁难回,刘淑英毫无怨言地承担起了照顾父母的责任。每天刘淑英都要回娘家一趟,有时带点水果,有时带些父母需要的生活用品。到家之后,洗碗擦桌、扫地拖地、收拾衣物……刘淑英二话不说、手脚麻利地就先把活干上了。忙完了家务,刘淑英又坐下来陪父母说说话,直到父母睡下才离开。作为一名忙碌的毕业班班主任,刘淑英只能在深夜加班加点备课、批改作业。

世间最简单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二十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回娘家照料父母,已经成为了刘淑英的一个习惯。即使有时身体不适不能回去,刘淑英也要打电话向父母“请假”。因为习惯了女儿回家,只要一打破这个“常态”,刘家两个老人就担心是女儿出了什么事。为了不让父母忧心,刘淑英都要打电话说明原因。

不辞辛苦照顾病重父亲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11年,刘淑英的父亲突发脑血栓送医急救,经救治后仍留下了后遗症,就此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在父亲住院期间,刘淑英顶着巨大的压力,亲力亲为照顾父亲生活起居。学校和医院成了她奔波线路的两端,在每天给学生上完课后,刘淑英立马乘车赶到20多公里市区的医院照顾父亲,天亮后又再赶远路回校工作。

父亲出院回家后,左侧手脚动弹不得,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时刻照顾着。自此,刘淑英在娘家呆的时间就更长了,她给父亲按摩身体、端茶喂饭,还陪父亲聊天解闷,尽量让其心情愉悦。因为中风,刘淑英的父亲当时说话很费劲,表达不清楚,但是刘淑英没有表现出一丁点的不耐烦,总是细心耐心地倾听父亲说话。而每逢周六日或者假期,她还会搀扶着父亲外出走走,锻炼身体,鼓励他重新站起来。如今,刘淑英的父亲已经能独立缓慢行走了,他原本满是苦恼的脸上现在挂满了笑容。对此,刘淑英也感到很欣慰。

做父母的“家长”,撑起爱的天空

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依靠;长大了,我们是父母的依靠。看着父母年迈的身影,刘淑英心里惆怅:“孔子说过,‘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我父母如今年近八旬了,他们更需要我的照顾。”

母亲患糖尿病20多年了,在日常饮食上要格外注意。刘淑英来到父母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要看看当天他们吃了什么。“如果看到母亲吃了甜食或者一些糖分高的食物,我就会‘教育’她,犹如母亲小时候教育我一样,督促她吃药,注射胰岛素。”正因为刘淑英的严密“监管”,她母亲的血糖一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曾犯病。

母亲有一本手抄歌词本,是刘淑英一字一句亲手抄写的,只因母亲喜好唱歌而又记不住歌词。在早年电子产品还没有普及时,为了满足母亲的爱好,刘淑英特地买了录音机给母亲听歌,又用本子把歌词一一抄下来。有空闲时,刘淑英还会跟母亲合唱两首。现在科技进步了,有了MP3、智能手机,母亲听歌唱歌也更方便了。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辞藻,刘淑英用朴实真诚诠释了中华儿女孝老敬亲的优良品质,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街坊四邻交口称赞。她给自己的儿女和周边的民众树立了一根标杆,传递文明家风,带动文明时尚,以“小”家的幸福,推动城市这个“大”家的文明与和谐。

本报记者 杨容






上一篇:龙川开展依法拆除违法建筑专项行动 拆除上万平米违法建筑
下一篇:我市集中清除视觉污染和城市安全隐患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