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财经 > 阅读新闻

中国建设银行紧扣新时代涉农客户新需求

中国建设银行紧扣新时代涉农客户新需求

以金融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王华锋 建设银行积极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紧扣新时代涉农客户新需求,用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与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互促共进。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指出,要秉持责任担当和开放共享理念,从城乡融合共生的视角,搭建城乡对接、双向赋能、互惠共赢平台,用大场景、大连接、大服务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建设银行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利用金融创新助力乡村振兴,践行国有大行社会责任担当,开拓业务新蓝海,充分展现了“服务大众安居乐业建设现代美好生活”的使命情怀。

移动充值方便快捷

当夜幕降临,喧闹的城市渐渐沉睡,昆明以南30公里的一个小镇却热闹非凡,这里就是斗南—亚洲花都的中心。闻着花香来到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的大厅,人声鼎沸、灯火通明,拍卖交易钟根据竞拍顺序在更新信息,鲜花装运车随着拍卖节奏在不停穿梭。竞买商张震正在使用建设银行“龙花拍”充值系统进行保证金充值,接着顺利完成了一天的拍卖任务。“使用建设银行的‘龙花拍’充值系统,在手机上就能完成充值,分分钟就能到账,实在太便利了!”张震激动地发出感叹。前期,了解到花拍中心存在充值流程慢、无法满足拍卖交易实效性的困难后,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实地走访拍卖市场,迅速成立科技小组,为花拍中心量身打造保证金充值系统,实现移动充值功能,提高资金充值效率。截至2019年2月20日,交易量36570笔,交易额12648.84万元。

同时,建设银行云南省分行从鲜花拍卖交易产业链前后端入手,结合花拍中心大数据资源,开发“云花贷”产品,前端为花农提供种植资金支持,后端为花商提供周转资金支持。昆明凤栖花卉有限公司成为“云花贷”第一个体验者,产品上线当天就获得了96万贷款。在云南,鲜花也代表了另一种生活,小小一枝花,是云南29万户花农的家庭生活来源。一位叫陈翠连的花农,通过“云花贷”产品获得贷款,经过4个月的栽培,陈翠连种植的花终于可以采摘。但是陈翠连要通过卖花的收入,支撑整整一个农户家庭的全部生活,一家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老人生病、孩子读书。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这样的案例在建设银行还有很多。但是,当前农村金融领域依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偏远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等问题,这些成为制约广大农村地区获得有效金融服务供给的瓶颈。针对农村地区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建设银行利用金融科技赋能“三农”,深度助力乡村振兴。运用“农业大数据+金融科技”,通过整合涉农数据与信息平台功能,创新贷款产品,实现贷款全流程线上办理,大幅降低涉农贷款融资成本,成为破解农村小微企业和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有效途径。运用“互联网思维”,在县域乡镇农村地区已设立15万个“裕农通”助农金融服务点,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打造对公智能撮合平台,针对涉农客户“余”“缺”需求,进行在线智能撮合,解决农村地区“融资慢”问题。依托自有善融商务电商平台,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减免相关费用等措施大力开展电商精准扶贫,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增收脱贫。

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顺应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趋势,建设银行打造差异化涉农金融产品体系,建立涉农客户分层体系,实现涉农金融服务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为拓展对涉农小微企业和农户的普惠金融服务,创新网络供应链模式服务三农。积极跟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开发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产品。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融资需求,创新“乡村农担贷”“富硒茶叶贷”等产品。创新“N+农户”贷款模式,有效推进个人支农贷款发展。为有效解决“农民工讨薪难”的社会难题,同业首创“民工惠”业务,疏通产业链梗阻,实现农民工工资及时精准到账。截至2018年12月末,建设银行涉农贷款余额突破1.7万亿。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建设银行 新时代


上一篇:我市将全面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 人民银行不再核发开户许可证
下一篇:首季度我市各项存款增量创历史新高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