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金融诈骗 中国银行为您支招
骗子套路满满,致使金融诈骗层出不穷。金融知识进万家,中国银行河源分行通过真实案例与您分享防范电信诈骗计策。
真实诈骗案例一:受害人徐先生收到某电商客服电话称,将他的信息误存为代理商的信息,为防止每月扣款,将电话转接银行客服,办理取消该业务。冒充银行工作人员的骗子请徐先生在手机银行“转账汇款”页面收款人账号中填写订单号,并按照他说的填写其他信息。还要一个6位的验证码,加在订单号前面,填写在收款人账号一栏。提交,就完成取消业务了。防诈骗风险提示:“6位验证码+订单号”是完整的收款人账号,骗子告知徐先生误存信息,又利用角色扮演银行客服,欺骗徐先生转账汇款,最终导致了徐先生的经济损失。
真实诈骗案例二:受害人张小姐前段时间咨询办理出国签证,对方称有内部渠道,可以直接联系到办理签证的签证人员,比正常办理快。但是需要审核资产,账户中要有10万元存款。冒充签证人员的骗子以审核资产情况为借口,让受害者使用安卓手机下载skype、手机版excel的应用程序,提供手机银行密码进行审核。以虚拟的内容为借口,利用测试用短信索要验证码。防诈骗风险提示:骗子利用张小姐想要办理出国签证,角色扮演签证人员骗取张小组验证码,最终导致了张小组的经济损失。
打电话往往是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第一步,能辨别哪些是诈骗电话,就能避免上当受骗。针对常见电话诈骗手段,中国银行河源分行向您奉上“十个凡是”“六个一律”智对计策。
智对计策一:“十个凡是”都是诈骗。
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凡是叫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凡是通知“家属”出事先要汇款的;凡是在电话中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的;凡是叫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凡是叫你宾馆开房接受检查的;凡是叫你登录网站查看通缉令的;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汇款的;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银行卡信息的。
智对计策二:接听陌生电话“六个一律”要记住,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中奖,一律挂掉;只要一谈到是公检法税务或领导干部的,一律挂掉;所有短信,但凡让点链接的,一律删掉;微信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所有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听。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陈瑛 整理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