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睡眠日之际提醒居民:关注睡眠问题刻不容缓
缺乏睡眠易引发诸多疾病
世界睡眠日之际提醒居民:关注睡眠问题刻不容缓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为“健康睡眠益智护脑”。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拥有良好的睡眠,对巩固记忆、促进脑功能发育、促进体力与精力恢复、促进生长、增强免疫功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都大有裨益。然而睡眠作为支撑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的基础,其重要性却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被许多人所忽视。据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黄运强介绍,其所接触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绝大多数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失眠或是缺乏睡眠的经历。
缺乏睡眠为诸多疾病的重要诱因
黄运强告诉记者,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76%的青年人群入睡困难,超过13%处在痛苦状态,24%睡眠整体状况不错,仅有11%的人群能一觉睡到天亮,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几乎有90%都不同程度有过失眠的经历,睡眠质量不容乐观。
“引发疾病的因素有很多,但缺乏睡眠往往就是很多疾病诸多诱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黄运强说,科学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出现记忆力明显下降,伴随神经元细胞营养不良、萎缩,乃至凋亡,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直接相关。
去年,黄运强就接触到了这样一个病例,一位12岁的男孩平时身体还可以,既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又没有乙肝、结核等传染病史,更没有重大外伤及手术史,但是却突发抽搐,双下肢肢体强直,言语不清,大小便失禁。经诊断,发现年仅12岁的孩子竟然患上了在中老年人群才容易患的大面积脑梗死。在医生的追问下才发现,该男孩趁前几日父母不在家,无人看管,便在家连续玩了近两天两夜的游戏,期间一直都没有休息。“像这个男孩的情况,我们考虑是由于长时间久坐又缺少睡眠和饮食进水,导致代谢循环紊乱,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滞留诱发的脑梗。”黄运强说,幸好孩子送往医院及时,身体基础也还不错,在进行动脉溶栓等治疗后,康复出院。
无独有偶,就在本月,30来岁年轻力壮,但是经常熬夜、饮食也不大健康的张先生,同样也患上了脑梗。张先生表示,由于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凌晨三四点才睡觉,早上又很早起床,春节时就开始出现头痛等症状。入院当天早上,张先生同往常一样出门上班,但刚下楼就发现走路不协调,身体总是不由自主地往一侧倾倒,张先生在车上休息半个小时之后仍不见好转,便立即前往医院,结果被诊断为脑梗。因为张先生年纪较轻,甚至在临近手术时,手术室护士还一度认为在手术室外等待手术的张先生是某位患者家属。黄运强表示,他所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大多都存在睡眠不足的现象。
失眠是“慢性自杀”元凶
“在门诊的坐诊过程中,我就发现现在年轻人因缺乏睡眠诱发各种疾病前来就诊的越来越多。”黄运强表示,除了心脑血管疾病,缺乏睡眠还容易引发头痛、胸闷、健忘、频繁腹泻、免疫系统受损等20多种疾病,甚至对人的寿命影响极大。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居民生活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孩子有学习压力,青年有工作压力,忽视睡眠成为了一种特别普遍的现象。很多人认为失眠仅仅影响的是平时的工作效率,殊不知失眠其实是“慢性自杀”的元凶,居民重视睡眠,合理安排作息刻不容缓。
黄运强介绍,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世界范围内约1/3的人有睡眠问题,我国有各类睡眠障碍者约占人群的38%,高于世界27%的比例,包括了“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类。“今天少睡点也没事,明天再补回来就好了。”这是不少人都会有的一种想法,但是在黄运强看来,这种想法是极其危险的,很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他说,就以记忆力来说,睡眠时间大于7-8小时,记忆损害相关蛋白几乎没有沉积;睡眠时间介于6-7小时之间的,与记忆损害相关病理改变Aβ蛋白沉积明显增加;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痴呆相关的蛋白呈几何倍数增长,而这种对大脑和记忆力的损伤都是不可逆的,无论怎么补觉都无法补回来。
黄运强建议,居民要想拥有良好的睡眠,除了对睡眠环境进行提升、注重睡前饮食摄入、保持情绪稳定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睡眠是人体自我修复的必要过程,良好的作息时间,适度的健康锻炼,才能拥有健康的睡眠,实现健康的生活,益智护脑。
本报记者 彭茂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