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党员干部全力以赴 助力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党旗飘扬在灾后重建最前沿
我市党员干部全力以赴,助力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占地仅300平方米的连平县上坪镇古坑村水果市场,从今年7月5日鲜桃上市以来,每天销售鹰嘴桃至少有3万斤,周末更多,7月14日当天销售超过4万多斤。6月的洪灾给河源带来了惨重损失,但洪灾无情人有情,一个多月来,在我市党员干部全力以赴投入抢险救灾复产重建工作的带动下,房屋重建、农田复耕、农产品上市……我市灾区受灾民众正有条不紊地恢复着正常的生产生活。
党员干部深入灾区一线开展灾后复产工作。本报记者 吴文婷 摄
义无反顾投入抗洪救灾
在我市遭遇“6·10”“6·12”洪灾侵袭期间,多地雨情水情均刷新历史纪录。连平县大席河水位两小时上涨5.24米,超过了全省水文纪录;龙川县麻布岗圩镇至贝岭镇米贝村10多公里的路段塌方多达31处……受灾面积大,受灾人口多,道路、桥梁、供电、通讯以及水库等基础设施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坏,给我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失。
灾情发生后,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时转移、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涌现出了为救村民爬过20处塌方路段的龙川细坳镇黄花村党支部书记杨伟哲、洪水中奔走最后才转移家人的连平县内莞镇莞中村村委委员周永能、赶赴受灾点不幸遭遇车祸仍坚持病床指挥救灾复产的东源县上莞镇镇长许继平等等一大批先锋模范党员。周永能说,他作为一名党员,面对灾情和群众,肯定要冲在前头、干在一线,及时解答群众的疑问,协助解决群众的难题,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
也正是有了这样一批不计得失,不顾自身安危的党员干部奋战一线,被困群众得以解救,受伤人员得到了及时救治,受灾群众生活得以有效保障,排险除险和灾后复产重建工作顺利开展。
复产重建展现党员担当
灾情考验担当,灾后复产和重建家园,是受灾群众殷切期盼的一项重要工作,各项工作都等不起、拖不得。灾情发生后,我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积极响应市委组织部开展的“深入群众守初心,救灾复产担使命”活动号召,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力做好抗洪抢险和复产重建各项工作。
从民兵到市直部门,从各县各单位到党员志愿者,从排险除险到“两清”工作,从防疫消毒再到复产重建……我市各级各部门党员干部及志愿者,纷纷走上灾区的村巷田间,用铁铲和扫帚,以毅力与担当,始终于危险处,用“我来了”的迅疾脚步和“有我在”的坚定信心,积极带领群众抗灾自救。
在党员志愿者的帮助下,连平县内莞镇横水村周福添家的房屋和酿酒小作坊灾后第一时间面貌一新;9成道路被掩埋的龙川县贝岭镇上盘村至雁化村进村道路在灾后3天即被抢通……一个个细节,生动阐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担当奉献,筑起了一座座洪水冲不垮的坚强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成为了河源广大党员干部在救灾复产重建工作中的真实写照,有效确保了受灾群众情绪稳定、思想稳定、生活稳定。
牢记使命坚守岗位
目前,我市受灾地区的“四通”“两清”工作已基本完成,灾后复耕复产和全倒户规划重建工作正有序推进,仅连平县内莞镇显村村就累计清理淤泥垃圾共5.1万吨,农田清淤已完成80亩,翻土105亩。我市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恢复正常,这离不开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深入一线,做带领群众救灾复产重建的“主心骨”。
脸庞晒得黝黑、声音沙哑、两眼充满血丝……是我市绝大多数奋战一线的党员干部的共同特点。为了全力做好救灾复产重建工作,连平县上坪镇宣传委员叶慧晕倒在了岗位上;连平县内莞镇横水村村支书、主任周振光的母亲因病住院自己也不曾探望;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叶远景坚守灾区带领队员们累计搬送物资百余吨,清淤百余吨,清理疏浚水渠近3000米……“发放救灾物资时,村党员干部轮流值班,随到随发,晚到晚发,从来没有一名党员干部为此抱怨,大家同心同德,党的作风没有丢。”68岁的谢万城言语间透露着感动。而这份感动,正是对在救灾复产和灾后重建这一持久战战场上,检验党员干部是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最诚恳的评价。
本报记者 彭茂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