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豪华毕业典礼该不该? 业内:可以隆重但无需豪华
日前,记者接到家长电话报料,称其孩子就读于市区某所学校,今年小学毕业,而孩子所在班级的家委会发出通知,说为了让孩子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班里计划举办毕业典礼,所以需要收取每位家长1000元的费用。对此,这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长颇有微词。“举办孩子毕业典礼每位家长就需要交1000元,一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的话至少有3万元,合理吗?”该名家长提出疑问,小学毕业典礼举办得如此隆重是否有必要?这样做究竟是注重生活的仪式感,还是只是成年人的攀比之心在作祟?
那么,我市各中小学校举办毕业典礼的现状如何?家长们又有哪些看法?为此,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多所学校进行了解。
大部分家长拒绝豪华毕业典礼
在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家长对举办花费不菲的毕业典礼,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参加过孩子幼儿园毕业典礼的家长李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孩子幼儿园毕业,幼儿园在园内举行了毕业联欢会,每个毕业班都准备了各式各样的精彩节目上台表演,邀请家长一同观看,幼儿园还为孩子们颁发了毕业证书,当时也有家长为孩子们准备相册和纪念礼物。李先生认为,对于举办豪华毕业典礼的现象,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自觉抵制这种歪风邪气,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教师应该严格遵守师德要求,拒绝参加类似聚餐,更不得收受礼品。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营造共同抵制这种不良行为的良好风气。
“举办豪华毕业典礼更像是成年人的一场狂欢。”家长尹女士表示,有些家长的家庭条件比较好,花几百上千元来举办毕业典礼也许不是什么问题,但对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家长而言,易造成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去五星级酒店吃饭、送老师纪念礼物,外界看来档次的确是提高了,但毕业典礼变成高消费,完全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孩子也就对师生情谊、同学情谊看淡了。”尹女士如是说。同样,家长刘先生认为,举办豪华的毕业典礼,容易让学生产生攀比心理,毕业典礼应该多注重内涵而不应注重排场。
在采访中,也有部分家长提出不同的观点。“怎么定义‘豪华’毕业典礼?”徐女士认为,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能供孩子就读学费较高的民办学校或幼儿园的家庭,经济条件不至于太差,家长们出资几百元举办毕业典礼也不是大问题,如果有的家长负担不了,大可以不参与。与之持相反意见的吴女士表示,虽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也越来越强,但是节约的美德不能丢,孩子的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浮夸吵闹的场面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毕业典礼可以隆重但无需豪华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一些幼儿园的毕业典礼大多以举行毕业班才艺演出的形式进行,让各班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参加演出,展示自我,让家长看到小朋友的成长。而各中小学校从安全和教育意义角度出发,举办毕业典礼,更多的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主题班会或美食分享会,让学生们围在一起玩游戏,感恩老师和父母,共同诉说内心的感受。
担任源城区康城水郡幼儿园园长多年的廖海霞表示,还没听说过有家长要求举办豪华毕业典礼,往年幼儿园大班孩子举行毕业典礼,大都采取以各班级为单位,让孩子与同伴、幼师一起说说心里话,或者邀请家长与孩子参与亲子志愿活动等形式进行。她认为,毕竟幼儿园毕业的孩子年龄很小,过多地营造热闹气氛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正因为孩子年龄小,需要家长进一步引导孩子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师恩之情、同伴之情的珍贵。
河源中学实验学校校长张定红表示,从教育角度看来,幼儿园甚至小学、初中阶段的毕业典礼都不应该以“豪华”为出发点,学校不提倡也不支持家长筹办豪华毕业典礼,学校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应该给家长们一个自主的选择。”张定红认为,倘若家长们要相聚,可以几个相熟的家长一起带着孩子聚会或者外出游玩,既能增进感情,还能让孩子深刻感受到毕业的仪式感。
“每一个阶段的毕业都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转折。”河源市第一小学校长曾水娇说,孩子毕业,举办毕业典礼无可厚非,而毕业典礼该是隆重的,同时又是简朴的,更不能提倡豪华性消费。若只是为一时热闹而大搞场面,从而忽略了毕业典礼原有的内涵和意义,那多年之后,学生记忆里留存的也恐怕只有一些虚无的“攀比”和“奢侈”。他表示,公办学校的学生不少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还有的是特困户,豪华毕业典礼无疑会增加这些家庭的经济负担,也让这些家长和孩子在心理上受到一定影响。
曾水娇表示,“有意义”的毕业典礼与“开心快乐”的毕业典礼并不冲突,可以举行以毕业为主题的班会课,在班会课上玩些小游戏,各自谈谈毕业的感受和对未来的期望,让孩子在欢声笑语中懂得感恩,也可以让孩子自己用心制作一份手工,描绘一幅画作,写一张心意卡等送给老师和同学,这远比单纯的嘻哈玩闹活动来得有意义。他告诉记者,即便生活条件变好,但依旧要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通过一个隆重而简朴的仪式,让孩子懂得人生的追求,等孩子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回忆起每一个阶段的毕业都可以会心一笑,心怀感恩。
本报记者 邓宇珊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