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县区新闻 > 紫金县 > 阅读新闻

从革命之红到发展之红 紫金县龙窝镇打造“茶罐子”推动老区振兴

“紫金蝉茶,蜜香万家”。在紫金龙窝镇彭坊村龙王绿茶旅基地,看着叶片上稀稀疏疏的虫咬痕迹,一般人也许会不禁皱眉,但对于有经验的茶农来说,却是不忧窃喜,因为被这些小绿叶蝉咬过,才使得紫金茶茶汤蜜香浓郁、喉韵回甘。8月30日,记者站在海拔超过700米的山顶,领略龙窝茶园的别样风光,别有一番野趣,轻啜一口茶汤,蝉茶的蜜香顿时充盈于唇齿间,滋味醇厚,回味良久。


龙窝镇茶山美景。

作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老区龙窝镇早在2001年就被省政府批准设立为中心镇,目前全镇下辖33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户籍人口达9.82万人。万绿丛中一点红,战地黄花分外香。曾经的红色热土如今变成粤港澳大湾区的“茶罐子”,龙窝镇茶叶产业的发展分外引人注目,而老区龙窝正通过打造“茶罐子”来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展示着勃勃生机。

革命红透“半边天”

龙窝是一片红土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第四师曾在这里实现会师,其遗址就位于龙窝镇龙窝居委会(现龙窝镇政府旁)。1927年12月,广州起义部队在花县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简称红四师)。1928年1月2日上午,红四师攻打紫金县城,随后攻打国民党龙窝区署。下午,红二、四师在龙窝墟胜利会师,两师会师后打下国民党龙窝区署,击退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处决了一批反革命分子,给国民党反动武装以沉重打击,大大鼓舞了革命群众的斗志,巩固了紫金县苏维埃政府政权,紫金革命斗争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为进一步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完善老区革命遗址的建设,今年年初,龙窝镇党委研究拟建设会师纪念公园,项目建设包括进场道路、红军革命纪念馆(文化站)、会师广场、会师台、会师公园。首期建设内容为进场道路、红军革命纪念馆(文化站)、会师广场、会师台,总面积7500平方米,总投资600万元。目前项目前期工作已准备就绪,进入了征地阶段。

蝉茶香遍“红土地”

登上苍翠的茶山,茶树呈带状分布,层层透绿,微风吹来,带着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北回归线横贯紫金,当地土壤、气候、生态环境良好,对茶的生产有利。”紫金县龙窝镇承龙嶂龙王绿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东灵告诉记者,从1998年独自小规模种茶,到如今拥有自有茶园2000多亩,整个彭坊村700多家农户中的600多户都跟着他种茶树,周边已有6000多亩茶园,每亩茶园的纯收入达1.2万元。

茶旅基地也带动周边村镇的留守劳动力投入到茶产业之中,在采茶忙季,黄东灵的茶园有500多茶农共同采摘。该公司在原有基础上,今年新增40盏无公害太阳能杀虫灯,新建一幢四层办公大楼,面积约1300平方米。为了便于参观、考察人员和采茶工人行走,新建登山道长约2000米,另与省农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签订了合约,成立了茶与健康研究中心。

众手齐造“茶罐子”

就全镇而言,龙窝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适宜种植茶叶、水果等的山地面积近10万亩。该镇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兴起种茶炒茶,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制作经验,该镇产业组织化程度较高,各村成立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6个。在此基础上,龙窝创建茶叶品牌的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较有名气的金山美人、龙王绿、高杯山茶、文鼎绿茶4个品牌。目前全镇种植茶叶2万亩,从事茶叶生产农户超4000人,拥有千亩以上的生态茶叶基地4个,茶产业产值占全镇经济总量的20%以上,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户人均年收入逾3万元,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种茶积极性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茶罐子”,龙窝正加紧推进彭坊、牌楼、嶂下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依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核心区彭坊村和琴南村重点扩大种植面积,全力打造成以“十里琴江水、茶香古韵情”为主题全域农旅结合的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区,拟在今年年底建成一个占地超过1000平方米集品鉴和销售等功能的茶叶展示中心,还将搭建电商平台,拓宽网上销售渠道。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相关热词搜索:从革命之红到发展之红


上一篇:紫金进一步修复水毁公路 提升抗灾防灾水平
下一篇:紫金县重拳打击森林违规用火 近期破获4宗案件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