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平正义的法治河源 用司法保障人民群众幸福生活
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既是活动的行为准则,也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在新时代中,坚持为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推进社会治理水平提升,是我市“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的必然要求与基本保障。
法治建设暖人心怀优质服务护航市民权利
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正需要法治的保障。
“作为一个来市区务工的农村人员,可以说是人生地不熟,工作中受了伤,公司又以各种理由不愿承担相应费用,我当时真的感觉到很无助。”黄先生告诉记者,数月前,他在市区某工地上整理地上电焊线时,不幸被倾倒的送桩器压中,造成了胸部闭合性损伤、脊柱多发骨折、急性肝损伤,甚至一度失血休克,被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八级伤残。但令人气愤的是,黄先生所在公司却只给住院期间的医药费,除此之外的其他工伤保险待遇一分钱都没有。“我住院的时候,都是我家人过来照顾,别说其他费用,连伙食费都是我们自掏腰包。”黄先生无奈地说。
在亲友的建议下,黄先生辗转找到了市法援处,市法援处在了解黄先生的情况,并确定黄先生符合法律援助后,立即指派律师对黄先生进行了法律援助。负责该事件的律师立刻与黄先生取得了联系,收集相关材料,并联系黄先生所在公司要求协商赔偿事宜,同时还向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了仲裁申请书。不到一个月,在仲裁委的调解下,双方就达成了调解协议,黄先生也顺利拿到了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护理费等费用约10万元。“真的非常感谢市法援处和负责的律师,要不是他们,我的赔偿估计是不可能拿下来的,现在想起来还倍觉温暖。”黄先生说。
全力推动法治建设让每位市民感受公平正义
据了解,近年来,为了让法治建设适应河源经济社会发展,市司法局一直坚持“以法律依据为前提,以法律规范为手段,以法治理念为价值,以法律责任为底线”,积极开展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相关工作,在不断增强居民法律意识的同时,努力推动法制河源建设。2018年,市司法局推动全市范围内全面建成8个达省级标准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并积极开展各类法律宣传,仅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当天就展出展板80多块,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万多册。同时,市司法局积极继续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民调解工作“枫桥经验”精神,去年全市调解组织共受理矛盾纠纷6403宗,调处成功6341宗,调处成功率为99%。全市共接收刑释解教人员1980人,安置1895人,帮教1980人,安置率达95.7%,帮教率为100%;此外,还积极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切实保障案件中诉讼双方的切身利益,2018年全市受理的法律援助案件达3546宗,相比同期增长193%,其中,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上诉人)提供法律援助2533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9倍。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市司法局还会进一步加强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也让老百姓越来越相信法治的力量,学会有困难主动找法,也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幸福心城打造,注入坚实的司法保障。
本报记者 彭茂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