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呕心沥血何所求 只愿守护“乡愁”——记河源市道德模范陈仰天

在和平县,只要提起“阿天哥”,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心系民俗、笔耕乡土,长年致力于发掘、走访、求证客家民俗文化,再用文字细细撰写、极力推介本土民俗文化,被评为河源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多年来,陈仰天凭一己之力发掘出不少珍贵的民俗历史材料,也帮助不少传统民俗改写了失传的“命运”。“我不是站在林寨,也不是坐在林寨,而是全身心都趴在这片土地上。”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日前,面对远道而来的“老区苏区河源行”的众多中央及我省主流媒体记者,他冒着酷暑,不辞辛苦地讲解,赢得了媒体记者团的一致称赞。

古村“护宝”

“古云山下,浰江河畔,是我可爱的家乡。”陈仰天小学六年级时写下对家乡热土的一段童言童语,不曾想却成了他的一生追求。和平县林寨古村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保护最完整的客家古村落之一,灿烂的四角楼古建筑群和“老八古”,使它美名远扬,享有“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之美誉。

“古村吸引游客的是历史文化,如果古建筑只剩下一个空壳,那历史的味道就没那么浓了。”为了找到更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收集原始材料,陈仰天一头扎进了村子里,一遍遍走访四角楼,探寻历史、发掘文化,破陶罐、旧家具、朽木板、烂布头……这些“破烂”在陈仰天眼里全部是宝。为了寻宝,他吃了不少苦,有次为了从村民家阁楼上搬下一顶沉重的古轿,差点从三楼上摔下来。“但我收获了不少宝贝。”陈仰天有些俏皮地说道,村内“颍川旧家”的牌匾,是近代著名书法家谭泽闿先生所书;古楼的破旧门楣上“鱼跳龙门”的雕刻,是一个系列;甚至在广州搜寻到了古楼旧主人、民国时期的华丽婚照……正是这些可视可触摸的老物件,让后人对林寨古村悠久的历史有了更具象的理解,让历史有了温度。

开发古村义不容辞

2009年,和平县委县政府决定开发林寨古村,陈仰天毫不犹豫投身到古村的开发建设中。从劝解拆迁、建筑维修到景点布展、导游培训等,他不辞辛苦,一次次克服挫折和困难,带领林寨古村改造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林寨古村从“久在深闺”到如今的“名声在外”,陈仰天为林寨古村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

2011年,和平县林寨古村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成立,陈仰天编写导游词,培训导游队伍,协助中央电视台,省、市、港等媒体到古村拍摄专题片、宣传片,并根据自己的发掘成果不断更新导游词。每每遇到重要客人,亲自上阵讲解,最多的一天曾经接待过7批客人。“我是土生土长的林寨人,对林寨古村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最开始参与开发林寨古村落的时候,我每天早晚都从和平县城坐车到林寨,中午饿了吃快餐,躺在凳子睡觉。”陈仰天说,作为林寨人,他能为家乡做的,便是通过这种方式为当地村民造福。

只愿守护“乡愁”

陈仰天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受祖辈文化熏陶,对乡土文化有一种天然的热爱。他12岁作小诗刊登《浰江文艺》。自1975年开始,他开始发表文章推介林寨古村。如今,他在林寨古村发掘和传承传统文化,诸如浰江龙舟赛、阿公出行、状元及第、七月十四农业丰收节等。除此之外,他还创办“林寨古村老人大学”,每周开课,为村民传授政策、文化、民俗和农技知识,提供和教习全民健身知识。

作为和平县林寨古村旅游景区总经理,陈仰天凭着对林寨古村的深厚感情,发挥自己的余热,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到林寨古村旅游景区的建设,先后在各类报刊发表文章400多篇,出版8本乡土文集。也正是因为像他这样守护“乡愁”的人的努力,林寨古村成为“中国首批传统村落”“中国文化历史名镇名村”“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和“广东十大最美乡村”。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热词搜索:河源市道德模范陈仰天


上一篇:市图书馆VR阅读体验持续进行 视听盛宴让知识跃然纸上
下一篇:庆祝新中国暨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书画展举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