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立体多维宣传让疫情防控“声”入人心 东源县仙塘镇东方红村用“硬核”宣传阻击疫情

“你要出村,也要测量体温。”“出门一定要佩戴口罩,特别是买菜一定要戴。”“如果近期有外地往返人员请一定要通知我们。”在东源县仙塘镇东方红村村口的党员志愿服务岗里,村里的党员干部和村民志愿者正忙得热火朝天。

连日来,为让疫情防控宣传服务延伸覆盖到村里的每家每户,该村全体党员干部、村民志愿者出动,利用“大音箱+小喇叭”和“货车+三轮车+摩托车”超“硬核”宣传,在村里营造出铺天盖地、排山倒海的防控防疫氛围。


村民把私家货车改装成防疫宣传车。

口口相传覆盖到每个人

东方红村按照“全力织密织细织牢网格化疫情防线”的要求,全面实行“网格+”模式,实施“大网格+指挥部、中网格+直联干部、小网格+组长、微网格+防疫员”的组织指挥网,织细网格管理网,织牢村(社区)防控网,全面建立“网格作战”单元。

微网格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记者看到,全村425户7个村民小组分成7个微网格排查,建立“村‘两委’干部+网格管理员+防疫员+志愿者”宣传动员工作机制,把宣传动员任务落实到人,分区划片深入开展宣传动员,确保全覆盖,无遗漏。

李玉霞是东方红村红球小组微网格工作组的党员网格员,是8户村民的“保镖”。“阿姨,外出要戴口罩哦!”“不要聚众,不能打麻将!”她在区域内除了实行滚动式排查登记,全方位把控人员出入外,还把防疫知识用口口相传这种最原始最直接的形式覆盖到每一户,传播到每一人。“对村民来说,我是网络员,也是他们的邻居,我说的话,他们信!”李玉霞表示,这种方式对村民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村民效果明显。

私家货车改装成防疫宣传车

“介里毛有火神山,也毛雷神山,更毛钟南山。太家唔好出去,唔好出去。”东方红村村口疫情监测站旁的大功率音箱正在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在东方红村,声音宣传无处不在。村主干道上,记者看到一辆由五十铃货车改装的宣传车,正缓慢行进在村道上,播放着东源方言的疫情防控知识,接地气的话语在乡间回荡,让人感到亲切。

开着宣传车的村民叫何冬豪。记者了解道,这辆车本来是他平时用来接工程的,但因为在防疫期间开不了工,他就在村里跑起了“私活”,每天早上9时30分到11时30分,14时30分到16时30分,他都会开着这辆改装的防疫宣传车,沿着东方红村的村道慢慢行驶开展义务宣传。

“村主干道有货车宣传车,货车进不去的村道有三轮车,三轮车进不去的地方有4辆摩托车。”该村党支部书记说,他们改装了多辆宣传车,每天在村里走街串巷,让防疫知识到户到人。

党群联动,共同筑起抗“疫”防线

自我市疫情防控战打响后,东方红村的党员干部主动放弃休假,从年初一开始就轮流值守。为了让每个村民都知悉疫情的情况和普及相关防控知识,在网格化的基础上,与村民志愿者一起逐一上门发放宣传单、宣传防疫知识、发放口罩、免费给村民家里消毒。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村里已经发放各类防疫宣传小册子2000多份;在村公告栏及小卖店张贴告示宣传海报60多份。在他们的努力下,村民的防控意识普遍有了提高,外出的村民大大减少,以往在春节必上的“打牌”节目也不见踪影,“戴口罩”则成了新的“标配”。而且,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与乡村干部一起守在村口,检查往来车辆、人员,做好宣传教育与进出人员登记,有村民还自费购买口罩,将其捐赠给有需要的人,为疫情防控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本报记者 刘世铭 郑婷影






上一篇:我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 彰显战“疫”中的人大力量
下一篇: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