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公筷公勺,创建文明餐桌 做文明用餐的健康河源人
本报讯 记者 杨容 围桌合食,交杯换盏,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惯,但合餐制容易带来疾病传播,聚餐时筷来箸往为病毒细菌的扩散打开方便之门。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家庭聚集或外出聚餐病例,这让人们再次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行为。昨日(5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向全市人民发起了“使用公筷公勺,推进文明餐桌”的倡议。
倡议提出,使用公筷公勺,从我做起、从家庭日常用餐做起、从现在做起。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宣传引导,影响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形成使用公筷公勺的卫生习惯,以小餐桌带动大文明。
倡议还提出,各餐饮服务单位要自觉树立健康服务理念,为食客配备明显差异的“公筷公勺”等公用餐饮具,使之成为每张餐桌的“标配”。要转变陈旧观念,主动引导消费者使用“公筷公勺”取餐,积极推行大型聚餐及农村红白宴席以自助分餐用餐,摒除“一双筷子吃天下”的旧习,养成分餐、分食的良好习惯,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传播风险。坚决禁止加工经营野生动物,坚决取缔私屠滥宰,革除滥食未经检疫的动物及其制品陋习。在经营场所张贴《使用公筷公勺,推进文明餐桌建设倡议书》等宣传海报,设置文明就餐提示卡。
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用公筷公勺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更彰显社会责任。近年来,随着餐桌文明的推广普及,越来越多的市民在外出聚餐、家庭用餐中开始使用公筷公勺。
记者走访酒楼餐馆看到,我市有规模的餐饮服务单位都会自动自发提供公筷公勺,以供食客使用。市餐饮协会会长朱晓君告诉记者,公筷公勺早已成为我市餐椅服务单位的“标配”,“一般有一定规模的酒店餐馆都会给每道菜配上公筷,像豆腐等比较软的或者有汤水的菜品还会配上公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当然有部分小餐馆出于成本考虑还是没有这样做。现在餐饮业也号召有条件的要使用封膜包装集中式消毒餐具,防止飞沫附着。”朱晓君本身也是餐饮服务单位经营者,他回忆,早年有些顾客不太习惯使用公筷公勺,如今基本上都会使用。公筷公勺摆上餐桌,人们自然而然就会去使用,这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餐桌礼仪。
不少家庭在自家用餐时也会使用公筷公勺。“我家就一直使用公筷,好几年前开始的。主要是家里有小孩之后,如果不注意,他们就会因此生病。后来慢慢就形成习惯了。”市民吴女士说道。而杨先生家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是在疫情发生之后才形成的,他告诉记者:“此前自己一家人吃饭也没什么讲究。疫情发生之后,因为意识到飞沫传播的风险,为了家人的安全,我们就开始用公筷。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习惯,今后我们也会一直这样做。”
据了解,和平县大部分家庭都有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沿袭已久。河源客家古邑文化研究会会员陈仰天也是和平县居民,他介绍道,当地人家中吃饭在每一道菜的盘子边缘都放上一双公筷,是再常见不过的现象了。他说,自己从小就在长辈的督促下使用公筷,一旦在餐桌上用私筷夹菜,就得挨骂了。当地居民彭先生表示,使用公筷是和平人一直以来的文明习惯,非常值得推广使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