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助力企业发展 我市搭建服务平台推动湾区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与广工大研究院合作后,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产品单价提升4倍多,产值从400万元增长到1600万元。”在河源鹏翔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高佳丽对公司未来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与湾区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了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下称“广工大研究院”)等一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成为企业与院校专家的“红娘”。河源市科技局不断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聚集湾区科技创新资源,通过牵线搭桥,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助力企业破解发展瓶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企业安上了加速转型升级的“引擎”,推动湾区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地。
“六轴水切割机器人”正在自动雕刻着模板。
院企合作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日前,记者在河源鹏翔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示厅内看到,一台拥有“三臂”的智能化机器人正在自动雕刻模板,在展示台一旁,则摆放着近年来研发的工艺产品。高佳丽告诉记者,过去由于没有核心技术,企业只能生产传统的“水切割机”,无法突破产品价值和销量。近年来,在市科技局的推动下,公司与广工大研究院达成合作,通过引进广东工业大学“百人计划”的王峰教授团队,开发了一款“高精度高速机器人运动控制卡”,将控制软件、机器视觉、多轴联动等10多项专利技术应用到“水切割机”上,使其从传统“水切割机”升级为“六轴水切割机器人”,实现了产品关键技术自有化。高佳丽说,企业有技术需求、高校院所有科技成果,通过创新服务平台的牵线搭桥,让企业走向转型之路,发展信心十足。
无独有偶,广东立国制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文津说起产学研的事也竖起了大拇指。据悉,通过与广工大研究院的合作,该公司突破了因生产合成过程中使用的活性炭再生困难、溶媒回收工艺复杂等关键技术,目前正对头孢呋辛酯、氟氧头孢等项目进行开发。罗文津说,几项转化成果解决后,将大幅提高公司的回收溶媒质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产品制造工艺等,预计每年可降低生产成本800万元,减少环保处理费用600万元,节约后端处理费用200万元。
为企业联通湾区创新资源桥梁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与湾区科技协同创新,共建了广工大研究院、深圳大学湾区(河源)研究院等一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并采取“基本运营+项目申报”的支持模式,支持研究院的发展。
“广工大研究院进驻以来,先后与200多家科技技术型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瓶颈问题,开展技术研发项目26项,并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7项。同时,研究院成功孵化了高水平项目30多个。”广工大研究院院长黄国宏告诉记者。
“我们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着力将研究院作为企业联通湾区创新资源的桥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技术、人才瓶颈,推动湾区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落地,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市科技局四级调研员叶小权表示,接下来,市科技部门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促进创新平台提质增效,通过科技招商、成果对接、人才引进等措施,让更多湾区创新资源在我市集聚,为我市企业、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吴文婷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