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激活“潜力板” 广开致富路 和平县大坝镇石井村万亩竹林成乡亲们钱袋子鼓起来的“宝藏”

8月7日,记者刚到和平县大坝镇石井村村委会落脚,就见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穆启旺风风火火地走进来,他手里提着满是泥巴的鞋子,裤腿上也沾满泥巴,一副活脱脱的农民打扮!他告诉记者,这些天的努力没有白费,全村有20多亩抛荒地终于插上晚造了,一大早到地里帮村民插秧,接到电话后才匆忙赶回来,连衣服也没有来得及换上。这些抛荒地有部分就位于村委会旁边,穆启旺每每路过,心里就不是滋味。“对于人多地少的石井村来说,这田丢荒了实在太可惜了。这地能复垦,自己辛苦一点也是值得的。”穆启旺如是说。

对石井村来说,稻田那是“寸田寸金”,但毛竹种植面积却超过1万亩,成为让乡亲们钱袋子鼓起来的“宝藏”。


石井村产业风生水起。

曾经很风光

作为土生土长的石井人,村支书刘振基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靠着毛竹、瓷土等资源,石井是远近有名的“手艺村”,资源丰富,村民一年到头有事做,做阳明纸、鸡公碗、钵皮,一年做下来当时至少有几千元的收入,石井村男孩子到了20岁找媳妇相当容易。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最兴旺时,全村有13个自然村,做鸡公碗的有5个自然村,做钵皮有7个自然村,有一半村民做阳明纸。当时石井已用水车做动力代替人工,进行夯土、打纸浆、打米等,大大小小有70多台。尤其是用嫩毛竹制作的阳明纸,经常用来包猪肉以保鲜。

到了本世纪初,由于客观原因,石井村风光不再,如今全村只剩下两户做钵皮的还在苦苦支撑。然这满山的毛竹仍然郁郁葱葱,长了又砍,砍了又长,漫山竹林苍翠欲滴,绿色青山尽收眼底,石井仍然还是远近闻名的毛竹村。如何把这毛竹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一直苦苦思索着。

“粗”“细”加工全开花

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河源萱竹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石井村,由石井村投入扶贫资金100万元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教授、博士张嘉恒及深圳市萱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创办,这其中张嘉恒以技术入股,公司采用“活竹取沥”方式,利用石井村竹子等植物资源萃取技术开发洗护用品和眼罩等产品。村党建指导员刘春园说,该公司一期即将建成,预计9月初投入生产,总投资达1000万元。

激活“潜力板”,广开致富路。除了竹子精细加工外,毛竹粗加工在当地也是风生水起。与村委会一路之隔的就是石井竹制品加工厂。该公司由当地致富带头人袁金赞投资200万元兴办,上马6条生产线,专门生产牙签、烧烤签及一次性筷子等。记者在现场看到,生产车间机声隆隆,一派红红火火。袁金赞告诉记者,为解决技术问题,他和妻子吴贵贤专门到浙江安吉考察,并从浙江请来了4名师傅负责生产,目前日消耗毛竹15吨,到了9月份进入旺季日消耗毛竹将达到20吨。

美好日子有奔头

在石井竹制品加工厂里务工的贫困户袁海深说,以前在外打散工,收入很不稳定,现在专职在厂里工作,每月工资3000多元,感到很满足。现在每天听到厂里机声隆隆,觉得就有希望,每月就有收入,心里就很开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8月7日,包括驻村工作队、党建指导员以及村“两委”干部参加的大坝镇石井村产业发展及就业研讨会在村微党校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除石井竹制品加工厂外,河源萱竹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七叠泉腐竹厂正在积极推进之中,3家工厂全面建成后,将解决大量村民就地就近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也将在原有基础上每年至少增加34万元,石井村正在迈向更加辉煌的路上。

“脱了贫不满足,一定要致富!”“在家门口捧上金饭碗,步行就能上班。”“期待石井村更美丽,人人都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透过石井村民们的朴实话语,不难感受到,在通往小康生活的路上,每个人都充满劲头,美好的日子更有奔头。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彭志通 袁定央






上一篇:河源正向“国家节水城市”迈进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