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东源县仙塘镇新洋潭村建立教育帮扶长效机制 贫困学子不再为学费发愁

近日,东源仙塘镇新洋潭村举行奖学大会暨颁奖典礼,逾500名村民像过春节一样兴高采烈,聚集在村文化广场参加奖学大会。台上受奖的喜气洋洋,台下的村民则借机教育自家孩子,要向台上的哥哥姐姐学习。退休干部、村老党员赖桥新告诉记者,这次奖学大会重奖优秀学子9人,旨在加大对学子的助学力度,发扬崇文重教传统美德,鼓励学子刻苦学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这也是新洋潭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按照“党建元素庄重、功能设施齐备、环境氛围优良、党员群众满意”的原则,不断加强农村党组织阵地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村民积极捐资助学。

多名贫困学子受益

上台领奖的学子代表表示,将不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在这些受奖的学生中,从红旗小组赶来的赖姓姐妹俩最引人注目。在此前一天,姐妹俩把上大学的费用全部交了。这次双双受到奖励,姐妹俩自是喜上眉梢。

赖姓同学说,她家感谢党的精准扶贫政策,不再为无钱交学费而担忧。以前开学季,每每看到父母为自己和妹妹弟弟们学费的事情发愁,心里很难受。懂事的她从读大一开始就抽空做家教赚钱以减轻家里负担,一直坚持做到大二,到大三后,她立下目标要攻读研究生,才没有再做家教。她说,像她这样条件不太好的家庭,读书的人多,靠父母做工赚不了多少钱。如果没有好政策,自己可能大学毕业就出来找工作了,不可能还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如今妹妹今年也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弟弟上高二,成绩也不错。“虽然手头紧巴巴的,但再苦再难也要让孩子上大学,这是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感谢党的政策好,解决了孩子的上学问题。”村里一贫困户如是说。

建立教育帮扶长效机制

新洋潭村村支部书记赖畅佑给记者讲了一件事,今年7月中旬,他在走访村民时了解到,由于没钱缴学费,一贫困户正在上大一的孩子想退学外出打工照顾家里。他当即与深圳外出乡贤取得联系,由这位乡贤资助该村民家的孩子们上学,直至大学毕业。事后,他和市委党史研究室派驻新洋潭村驻村第一书记冯伟亮在一起商量时认为,这样帮扶困难学生,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最好能够建立一种帮扶长效机制。

村有一老胜有“一宝”。老党员赖桥新带头响应,牵头召集村20多名老党员、退休干部成立新洋潭村教育基金会,赖日华、赖立华等多位乡贤大力支持,村民也踊跃捐款,短短几天时间,筹集了逾50万元善款。从倡议到成立,新洋潭村教育基金会仅仅用了一个半月就宣告成立。记者了解到,除奖学外,教育基金会还将在请专业老师培训村里学生、提高素质方面发力。

党建引领“壮筋骨”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要先行,教育兴则乡村兴。”赖畅佑如是说,在村里一说支持教育,至少有9成以上村民双手赞成,因为很多村民已尝到了重视教育的甜头。

这些都得益于新洋潭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不断夯实。赖畅佑说,要让广大群众信任党,必须让群众时刻感受党就在身边。近几年,新洋潭村不断加强农村党组织阵地建设,2018年,新洋潭村党群服务中心重新装修,集公共服务平台、办公场所、活动场所、服务群众场所于一体,促进了党组织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拉近了党群关系,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在此基础上,该村还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和帮扶单位市委党史研究室的资源,定期邀请有关专家上党课,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冯伟亮说,通过专家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大大提升了基层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广大党员示范带头,在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进新洋潭村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全村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全村村民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林下养殖,多品种经营 循环农业让农民小康路越走越宽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