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河源精神”凝聚钢铁意志,砥砺奋进推动跨越发展 全市1-11月完成固投超740亿元

从2019年“6·10”“6·12”洪涝灾害的肆虐,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一场场考验中,河源用初心和生命凝结起了“初心如磐、众志成城、不惧艰险、砥砺奋进”的抗洪精神,展现了“老区精神+特区精神”的新时代河源精神,并用“河源精神”的强大力量实现了华丽转身,推动跨越发展。

以“河源精神”推动灾后重建

经历千里泽国和社会生活停摆的河源,如今到处焕发着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记者在连平县上坪镇旗石村看到,村口的道路平坦宽阔,路旁整齐地围着竹篱笆,一栋栋小楼房沿河矗立在青山环抱之中。很难想象,在去年的“6·10”“6·12”洪涝灾害中,这里曾经是一片泽国。“当时我们村受灾情况比较严重,很多道路、桥梁、房屋受损甚至被冲毁,如今能住在新房里,村里有这么好的面貌,多亏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全倒户谢燕华告诉记者,水灾之后,政府对被洪水冲毁的4座桥梁进行了重建、拓宽处理,由原来的1米宽拓宽到4.5米,建起了图书馆、广场,经常举办各类文娱活动,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谢燕华提到,物质上的保障只是一方面,对她来说,更重要的反而是村民们众志成城经历了洪灾的洗礼,关系愈发显得亲近,精神上的重建和富足更是她对当下生活最为满意的。

诚然,家园的物质重建必不可少,但精神的重塑,才是弥补灾难给人们造成伤害、补全社会关系的最大任务。同样受灾严重的连平县内莞镇显村村,在积极推进灾后重建的基础上,依托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通过文化墙、广播站、集体活动与心理辅导、科技助农、主题党课等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村民开展精神重塑,不断提振村民精气神,提升全村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据统计,去年水灾以来,目前该村已经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活动累计达236场,让村民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而在龙川县贝岭镇,则以另外一种方式,让村民们凝聚起敢拼搏,谋发展,求富强,决战脱贫攻坚的无限动力。记者看到,为了让群众铭记那段历史,上盘村、米贝村等新修建的村道、桥梁上,摆放了一些刻有河源抗洪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石头。这些石头在“扮靓”乡村的同时,也记录了那段难以忘却的历史,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铭记历史,锐意进取,积极投身建设乡村。

以“河源精神”增强发展后劲

在抗击“6·10”“6·12”特大洪涝灾害中,河源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38.76万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得到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工作组充分肯定,经省委同意我市于去年8月召开表彰大会,为40家抗洪抢险先进集体和80名抗洪抢险先进个人颁奖。

灾难过后的河源迎难而上、奋起直追,广大干部群众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激发出来的巨大热情和高昂斗志,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建设的强大动力。当年,在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推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实际利用外资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速位居全省第三。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全力抓好“双统筹”、奋力夺取“双胜利”,主要经济指标逐月改善。今年1-11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0.12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较1-10月提高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全市150个省市重点项目预计完成投资331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2%,比去年同期高出9.9个百分点。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248.8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出口总额202.7亿元,增长7.7%;全市实际利用外资5.32亿元,增长7.3%;11月新增投资额78.27亿元,环比增加6.69%,投资稳中有升,河源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我们看到,灾后复产重建工作成为党心连民心、心心相印的生动实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也进一步展现了河源党员干部群众不畏艰险、众志成城、顽强拼搏的干事创业精气神,在新征程上,河源将坚持全域全面“融深”“融湾”,奋力推进“示范区”“排头兵”和“两个河源”建设。

本报记者 郑婷影 彭茂洋






上一篇:以干净整洁村容迈入小康——访龙川县岩镇镇委书记曾洪基
下一篇:中铁六局广州公司赣深 项目部箱梁架设收官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