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保障民生“想在前”织密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 全市15个灾后重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全部完成

“和平县古寨镇古寨学校教学区生活区后滑坡工程治理项目10月完工,已完成省初检。”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防灾科李海崇介绍,目前,全市15个灾后重建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已全部完成。

河源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之一。今年,我市把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列为民生实事,切实把保障民生“想在前”,严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织密地质灾害防治“安全网”。


和平县古寨镇古寨学校教学区生活区后滑坡工程治理项目。

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治理

去年6月,那场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给河源带来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两次洪涝灾害,由此引发的大面积地质灾害也前所未有。当时,河源多地发布历史上首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一级预警,表示土壤含水量极大,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很高。

面对持续的暴雨袭击,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发扬身先士卒,连续作战的精神,舍小家、顾大家,始终坚守在抗洪抢险救灾、地质灾害防治一线,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险情隐患和极易造成滑坡、泥石流危险区域进行全面摸排,并认真收集相关信息,加强监测预警,提高防灾、避灾意识,最大程度避免或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洪水退去,抗洪抢险救灾过程中用初心和生命凝结的新时代河源抗洪精神光芒依旧,激励着大家积极投身灾后重建中。“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潜在规模以小型为主,具有突发、易发、多发、同发等特点,目前,全市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497处。”李海崇介绍,古寨学校教学区生活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属特大型灾害体,山坡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滑坡灾害,威胁人数上千人,潜在经济损失3000多万,为彻底消除滑坡安全隐患,该治理项目根据各段边坡特征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理,用了一年时间完成工程,保护了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像这样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我市今年还完成了14处工程治理。

“人防”+“技防”筑牢防御网

防范地质灾害,未雨绸缪是重点。今年,我市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非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管理。在现有的地质灾害群防群测体系基础上,以行政村为单元建立块状管理网格,以交通干线为单元建立条状管理网格,监测对象扩大到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削坡建房风险点。建立由乡(镇)长担任责任人、村干部担任管理员、群测群防员担任专管员的“三员共管”网格化管理责任体系,提升网格工作精细化水平。在汛期对城镇、农村居民点等人员集中地区,以及山区削坡建房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在建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组织拉网式排查,对新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时登记建档,纳入网格化管理。今年汛期,全市出动地质灾害巡查人员共7544人次,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风险点)累计847处,转移避险298人次。

在坚持“人防”的同时,我市积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体系,由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统一购买技术服务,实现了各县(区)均有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队伍,建立协调联动机制、专家指导机制、信息通报机制和调查研究机制,促进行政管理与技术支撑齐头并进,建立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治理体系。今年汛期以来共派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与处置技术人员40批次179人次,共调查、处置地质灾害43起。

本报记者 郑婷影






上一篇:河源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开启网上预约服务 群众和企业办事变得更便捷高效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