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仙塘镇以党建引领筑牢群防群治严密防线 精准到户到人到“心”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号角吹响以来,东源县仙塘镇全面推行“2+2+5”工作机制,建立“网格单元”作战体系,筑起了一道道牢不可破的党群同心疫情防线。
推行“2+2+5”工作机制
“小刘,麻烦你帮带一包米回来哈。”
“我家需要一斤猪肉、两斤马铃薯。”
……
“好的,没问题。”
仙塘镇深业路社区党组织“代购”服务队队员刘露萍一一登记好所负责小区网格内每家每户物资代购需求。
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聚集,东源县在县城范围内组建了65支党员跑腿“代购”服务队,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居家“点单”。
此外,县委组织部已选派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共403人到仙塘镇建设路社区、崇文社区、深业路社区共59个小区409栋楼(409个微网格)任防疫员,协助落实宣传动员、排查登记、监控等工作,全面扫除小区疫情防控盲点。
疫情面前,仙塘镇76个临时党支部、共计834名党员分工包片,逐小组逐户地毯式开展排查工作。一直以来,他们严防严控“两个重点”(即以工业园区和4个社区为重点区域、以流动人员和疫区返回人员为重点人群),细化落实全覆盖排查、全天候监测、全领域整治、全方位宣传、全过程保障5项措施,“一盘棋”思路统筹谋划各项工作。
建立“网格单元”作战体系
在网格化管理工作方面,仙塘镇全面实行“网格+”模式,实施“大网格+指挥部、中网格+直联干部、小网格+组长、微网格+防疫员”的组织指挥网,全面建立“网格单元”作战体系。
仙塘镇副镇长黄敏是驻东方红村的镇领导,他带领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入户,进行宣传、调查、摸排、设岗等工作,“大网格+指挥部”的指挥网,把镇干部充实到小网格参与管理,织牢一张红网,实现党的全面指挥。
微网格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何如光是东方红村红球小组微网格工作组的党员网格员,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在区域内实行滚动式排查登记,每天两次检查居家隔离人员,全方位把控人员出入,全覆盖进行宣传。
一枚党徽、一个红袖章、一个口罩是东方红村网格员的标配,而微网格工作组的网格员何浩源还多了一个小喇叭,“阿姨,外出要戴口罩哦!”“不要聚众,不能打麻将!”……他用一个小喇叭当起宣传员和监督员,保障红光小组55户222人的安全。
形成“党群联动”良好局面
在党组织的号召下,大学生、妇女干部、下岗职工和退伍军人等群团组织力量积极参与防控一线工作,其他群众也自发行动起来,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目前,仙塘镇已发动600多名在家党员、民兵、志愿者等加入到村(社区)防疫工作中。
东方红村七天酒店路口,这里是交通流量最大的疫情防控监测点,需要24小时值班值守。“值夜班的几个年轻人,都是志愿者。”东方红村党支部何书记介绍,村民自发在每个巷口拉起了“红色警戒带”,每个巷口都是一个“无人检疫点”。
疫情面前,仙塘镇还涌现了一批爱心企业,其中,企业家潘雄强慷慨解囊,暖心捐赠防护口罩等一批总价值约10万元的物资;亚洲创建河源木业有限公司先后捐赠了1000个口罩,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企业的责任担当,为仙塘镇疫情防控工作支持助力。
本报记者 郑婷影 通讯员 诸少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