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一米线” 为自己也为他人
疫情防控期间,“一米线”的话题热了起来,越来越多城市发起了关于“一米线”的倡议。在公交车站、商务楼宇、商场超市、办事大厅、医院、餐馆等人员密集地区,均划了“一米线”,同时在显著位置还张贴着“一米线”相关的通知和海报,倡导大家“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共同筑起疫情防控的安全线。短短一米的距离,彰显出市民的文明意识,夯实着城市的安全感。
一
“一米线”的距离,并不是这次疫情防控期间才有的。提起“一米线”,人们会想到银行、政务服务大厅、机场安检等服务单位窗口前,那条将人与人隔开一米距离的黄色直线,它起到保护个人隐私、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在火车站售票窗口、自动售取票机、人脸识别自助实名验票设备等处也设有“一米线”,提醒其他人在线后排队等候。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与“一米线”却有着无限的距离,“一米线”作为一条“规则线”,很容易失守。不仅是在公交站台这样靠自我约束的场所,就连一些有专人负责提醒和维护秩序的场所,“一米线”也遵守得不是很好,部分人在“一米线”前刹不住脚,硬要挤入线内,紧跟在别人后面,有的甚至连“一米线”的标识也被踩踏得了无踪影。
心理学研究认为,除了挚友亲人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是一米,超过这个距离,人们心理就会觉得相对紧张,感觉到个人安全和隐私受到了侵犯,这也是国际上通用“一米线”的规定的由来。
二
在当前疫情的背景下,“一米线”除了是个人隐私保护线、公共秩序维系线,一条城市文明风景线外,“一米线”更是一条“健康线”。在刚过去的春节,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距离产生美”。疫情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感染力极强,而且“来无影去无踪”。对此,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我防护措施,老老实实呆在家里,“独善其身”,把病毒拒之门外。宅在家,成为了自我保护成本最低,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然而,我们的经济社会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工作而始终停摆不前。随着复工复产潮的到来,人们开始慢慢地走出家里,投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但这不意味着防控的松懈,这要求更精准的防控措施。当前,疫情往好的方向转变、拐点尚未到来,远没到放松警惕的时候,此时“一米线”的重要性更要被重视。“一米线”的价值,正在于精准施策上,既保证经济社会的基本需求,又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有效距离,从而实现有效防控。
三
现在,很多城市都发出了“一米线”的呼吁,北京、扬州、乌兰浩特等城市呼吁市民文明出行,保持一米距离,保护自身及他人的健康;文明用餐一米距离,用公筷防止交叉感染;文明排队一米距离,维护公共文明秩序;文明办公一米距离,少开会不聚集;文明生产一米距离,确保安全有序生产。相较于医护人员、党员干部在前方冲锋陷阵,我们保持“一米线”的距离最为简单,也最为实用。
“一米线”能让距离产生美。“一米线”,是人与人之间最安全的距离,你有你的空间,我有我的隐私,能够保持“距离”,这无关暧昧,只关规则与文明,更是安全。一米有界,大爱无疆。为了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蔓延传播,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时刻牢记保持“一米线”的安全距离,守护距离,捍卫规则,维护公共文明秩序。“一米线”不仅是距离线、安全线,更是文明线。“因为爱你,离你一米”,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刘 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